总体来讲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时间变了,时移世易,去年的情况放在今年来考虑就很不合适了。
尤其是最近几年风向变化太快,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不能做了。
去年正值红星厂制定集团化进程方案,大家对工业变革、人事变革、制度变革都很迷茫。
而今年再看,京城亮马河生态工业区、营城船舶港务区、钢城工业园区三大工业支柱已然成型。
对于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家都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想法。
也就是说,从工厂到公司,集团发展起来了,变革和生产已经走上了正轨。
从今年开始,红星钢铁集团便在收缩投资,减少项目设立,压缩股份换取运营发展资金。
这就不难看出,集团发展正在从激进转为平稳,不至于说保守,可也不需要冒险来进行资本扩张和原始积累了。
甚至从李怀德开始,一众班子成员都在讲,要避免冒险的投资行为。
而李学武主张的,恰恰就是抓住时代机遇,大胆发展科技和工业。
积极推进集团的各项变革,快速完成集团化的演进,巩固发展成果。
这一思想在有些人看来就是激进的,就是赌徒心里,赢了这么多都不舍得下桌。
当然,这些人承认红星钢铁集团能有今天,确实是这种激进的发展思想创造的。
可他们依旧能表达对现有成绩的谨慎思维,希望降低集团的发展速度,以确保发展方向的正确性。
这些人不是在批评李学武,也不是在否定他的作为,只是受此保守思想的影响,对他下一步的工作设想和计划产生了怀疑。
他们怀疑李学武去辽东主持集团重工业集群,是否会延续这种激进的思维。
集团在辽东布局了几乎全部的重工业和轻混工业,是集团的重点和核心。
有人便提出建议,安排李学武担任冶金工厂厂长,兼任辽东工业管理小组副组长。
至于说组长,完全可以由董文学担任一段时间,或者请相关的班子成员兼任。
这一建议看似是为了集团的稳定,为了辽东工业的未来着想,可对于李学武是不公平的。
对董文学来说也是不公平的,甚至可以说是不信任。
董文学在会议上已经就辽东工业的工作做出了汇报和说明,他已经完成了阶段性的目标。
而李怀德此前也同他有过态度明确的谈话,从辽东回来是要管理亮马河生态工业区的。
现在要让他监管一段时间的辽东工业,那亮马河工业区谁来管?
这是不是无形之中拖了他的后腿?
以李学武的能力和水平差这半步嘛?
李学武可是集团的秘书长,是集团领导,下去只负责一个厂,还是副组长?
那他到辽东工作的威信从何而来,谁又能听他的指挥。
所以对于这一意见,董文学是明确反对的,谁要是觉得李学武的水平和能力不够,谁就主动站出来,请他去辽东主持工作。
董文学在会议上发火的主要原因是他不能再耽误这半步了,会阻碍李学武的发展。
两人之间已经越来越淡化联系,绝口不提以前的师生关系,就是为了消除不良影响。
现在有人扯出资历和年龄来说话,又要谈发展的思路和速度,董文学必须要讲话的。
他在会议上明确了一点,那就是集团在辽东的工业发展完全没有到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时候,集团在辽东的工业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壮大。
在谈及集团的发展方向和思想,他严肃地批评了安乐主义、消极主义。
红星钢铁集团还没有完成集团化的进程,就有人要享受了,这是坚决不允许的。
作为当事人,董文学的发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压下去的声音还是存在的。
话可以不公开说,可思想是一时之间无法转变的,甚至会在压抑中愈演愈烈。
时间因素发展到现在,就不得不提到第二点了,形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