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逐渐昏暗下来,却没有完全入夜的天色,李云龙带着机械化作战部队,在各式车辆的推进中,向冀中秘密出发。
高兵则是作为第二批次,率领由四个团抽调的部分精锐,然后作为最高指挥员,率领战士们后续向冀中靠拢。
而战士们抵达冀中的第一站,那也是熟悉的老部队了。
谁呢?
那是冀中军区所属的第28团。
没错,也就是丁伟接替新一团团长之前所带的队伍。
当年冀中军区成立之后,丁伟接任了28团团长,经过丁伟多年的发展,28团也发展的迅速,从原本的1000多人甚至发展到了两三千人的队伍。
之后,丁伟接到上级的命令,赶赴延安学习。
结果经过太行根据地总部的时候,被老总扣下来,留在前线,带领新一团当团长,指挥打仗。
后来既然不能赶赴严学习,留在前线打仗了,虽然当了新一团的团长,但丁伟自然不会忘记自己的老部队。
这八路军将士们爱兵如子,一旦在某个部队担任过团长啊,往往很难与这支部队做到完全的割舍。
所以在丁伟担任新一团团长期间,也曾常常与28团的老部下们取得联系,偶尔还有书信往来。
特别是在五一大扫荡爆发之前。
作为提前了解历史情况的高兵,自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冀中方面重蹈覆辙。
所以,在五一大扫荡开始之前,高兵就提前与丁伟特别提出过,在冀中一带地势较为平缓的区域展开地道战,与日军周旋,打游击的战术。
当时,高兵提出这一战术思想,并明确的表示:
“在冀中方面,由于地势平缓,鬼子的火力优势,机动性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咱们想要避开鬼子的这些优势,就要想办法找到对咱们更加有力的地形地势。
只是冀中方面,并没有咱们太行太岳地区的大量的山区山林,可以作为战略纵深。
所以就得额外的想办法。
我认为可以在一些村庄里借助村庄作为遮掩,然后在地下做文章,比如说提前挖大量的地道,包括坑道,利用这些暗中的地道和坑道行作战。”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高兵,自然知道地道战的厉害。
而地道战术的提出,也是在五一大扫荡其间。
当时,冀中军区的地方军同志们为了对付小鬼子的大扫荡,误打误撞的挖了一些地道之后,迅速被各八路军部队借鉴使用。
于是,地道战就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只是在五一大扫荡之前,地道战还并没有进入八路军指挥员们的视野之中。
所以,高兵相当于让地道战术的应用给提前出现。
如此一来,战士们可以早做筹备,一旦鬼子掀起大扫荡之后,大家利用提前挖出的地道,也不至于太过的被动。
当时,高兵还向丁伟特别的画了一些地道的地图,并且在地图中明确指出:
“只要咱们肯花功夫,冀中军区的土壤条件也非常适合咱们大量的在地下挖设一些通道,绝对可以有效的对付鬼子的大扫荡。”
另外,高兵还举了一些例子。
一些西方国家在交战之中,曾经也在地上挖出大量的地道工事,他们甚至可以像蚯蚓一样,把地下联通的是五花八门,就像是打造了一个地下世界。
整个地道战战术,所挖的地道,更是有多方面的讲究。
地道的功用也是五花八门。
从储藏室到战斗室,从安全门到一些暗门。
一旦小鬼子进入其中,那就像是进入了迷宫一样,只有被人宰杀的份。
当时高兵向丁伟阐述过地道战术的一些核心思想之后。
见识过人的丁伟是直呼精彩,他当即意识到这地战术对于八路军军事战术,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次变动性的改革。
特别是非常适用于冀中军区的情况。
于是丁伟没做任何耽搁之后,就着高兵提出的地道战术的思想啊,向总部方面做了汇报。
另外还与冀中方面取得了联系,之后与冀中司令员更是做了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