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犹豫呢?
因为按照他这个思路来走的话,即便是打掉关内联队,自己肯定也会付出不小的伤亡代价。
想吃掉鬼子的关内联队这个狠茬子,如果不付出点代价的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毕竟这可是日军的精锐野战军。
所以在返回临时驻扎地的临时指挥部之后,就着自己制作的军事作战沙盘,研究如何对付驻扎在三河据点,长风据点和西风坡据点的关内联队的时候。
高兵叫来了这次随同自己来冀中的三位营长。
分别是一营长刘大柱,二营长董三刀,还有三营长何勇。
这次高兵带来的可是自己第一穿插团,最为了得的三位虎将。
在这些年,高兵的率领之下,再加上有意的培养自己的这三位虎将,三位营长不但是有勇有谋,而且个个都能独当一面。
就拿一营长刘大柱来说,即便是在高兵不在的情况下,依旧可以率领一营的队伍,在中条山一带与日军周旋了两年多时间。
并且成功的开辟了相当的抗日革命根据地。
并把原本的一个营的队伍,发展到将近3000人的规模。
就凭着这样的战绩,也足以证明刘大柱独当一面的指挥能力。
等高兵将自己和李云龙,还有吕大友在白天的军事会议中,研究如何对付关内联队的一些内容和盘托出之后。
三位营长和高兵一起陷入了思索之中。
大家都在绞尽脑汁的想着。
要如何通过合适的战术,打掉这个关内联队。
大家都很清楚,打掉关内联队是28团的根据地得以壮大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
这是根本无法避免的问题。
关内联队对于28团封锁的实在是太严密了,如果不打掉关内联队的话,28团会被死死的盯在根据地动弹不得。
甚至有可能在日军后续拉起的大扫荡中,被小鬼子重创,而被陷入被动之中。
高兵向来不喜欢打被动的防守战斗,这和李云龙的风格是以一模一样的。
于是在接下来的讨论分析之中,三位营长还有高兵,就着如何以主动的进攻,化被动为主动,对付这个关内联队,从而帮助28团解决眼前最大的困境,讨论起来。
最终,经过四人的一阵讨论,难题还是卡在了白天高兵,李云龙,还有吕大友谈论的难题上。
一个是,要如何把这个关内联队从三座据点和乡镇引诱出来。并进行作战。
另一个,要派出怎样的一支作战部队。
让关内联队认为自己在胜券在握的情况下,还被不断的消耗兵力,并且坚持认为自己可以战胜,所以没有呼叫空中增援呢?
最后一个则是最为致命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在20分钟之内将关内联队全军覆没呢?
几乎找不到解决的途径。
难题横亘在几人的面前。
三位营长还有高兵,在苦思冥想之中,几乎想红了眼睛,还更愣是较上劲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