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逢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连轴转,真像是‘人形科研仪器’。
……
中午。
参加了第一次Z1大型建设工程。
张逢也没有说别的,更多是看。
并看到他们这里采用的不是现实里的‘大坑阶梯式’,反而像是盖小楼一样,用超导作为整体大架构,然后间隔着往上拼接。
张逢也不知道哪个效果好,所以先看。
但也是第一次参加工程。
戴白帽子的张逢,觉得哪里都挺新奇的。
如今这里能戴白帽的,也只有自己与陈天才。
次一级的负责人与其余领导,则是灰帽子。
之后就是红帽、蓝帽之类。
而这样的工程,又于数日后,也在各地展开。
张逢和陈天才也成了天天跑。
然后张逢发现了一件事。
不止是高原那边选择楼房式的往上垒。
包括一些寸土寸金的城市内,依旧这么垒。
并且这些超导的地基架子很大,架子内的四周也很空,不像是填装Z1。
……
也在全国各地乱跑的一个月后。
车上。
张逢想了想,想不明白,就向陈天才问道:“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模式建设?
我觉得像是城市之类,埋到地底,节约土地面积,会不会好一点?”
“张老师不知道吗?”陈天才先是疑惑,然后回了一句张逢没想到的答案,
“等机械平台架起以后,这些电池都要运到高空。
目前随便建设,是为了未来方便取。”
他说着,指向了即将去往的又一处城市,那边的超导地基同样很广很大,
“这些超导不仅是Z1的临时框架,也是机械平台的底座框架。
张老师不知道吗?”
“真没看。”张逢这一年多来都在学习各类知识,倒是真没看陈天才的机械平台计划。
本来,张逢还以为陈天才会用其他材质。
但仔细想想,超导材质已经是目前地球上最稳定的复合材料了。
-
150~5000度的耐抗属性,足以应对平流层的超低温度。
随后,张逢又看向手里的笔记本,略微翻了翻计划。
目前,机械平台的目标,是一万五千米高空,已经到达了平流层。
平流层距离地面,大约为一万二到五万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