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宝珍美滋滋儿的想:她真是大聪明啊,她现在让爸爸多干点活,婆婆就会留他吃饭了。
没看到今天多少肉菜吗?
家里每个月都是大伯一家回来才吃一次肉,奶奶还偏心眼儿,爸爸顶多吃一两片肉,今天可全是肉啊。
至于让爸爸干活那算不了什么!
反正男人嘛,身体强壮,不用心疼他们,吃好睡好,力气还会涨回来的。
经过四个人一个小时的努力,屋子渐渐有了新的模样。
旧家具被摆放得整整齐齐,地面和家具都被擦拭得一尘不染。
屋子虽然不大,只有十二平方,但里面有一张一米八的架子床,一张高低柜,一张长书桌,还有两条长板凳。
书桌宽七十五公分,长一米三,正好和高低柜的低柜高度差不多。在下面垫上几块砖头找平后,把书桌和低柜拼起来,长度又增加了五十公分,达到了一米八,给马春梅当一张单人床是足够了。
马春梅看了看,说道:“我晚上就睡在这里。”
张凤城有些惊讶,连忙说:“这快一米高,又这么窄,您别睡掉下去了。您和关关睡大床,我睡这儿吧。”
马春梅摇摇头:“你哪里睡得下,这床太短了。”
关宝珍仔细看了看,说道:“长度不够也没关系,把书桌和柜子中间留个十公分的空就行了。再说书桌的另外一头离墙五公分,这样这床就有一米九五了,足够睡啦。”
这床必须得凤城哥哥睡,她和妈妈都是柔弱的女人,可受不了这样的折腾。
马春梅考虑了一下,说:“行吧,先凑合着这么住吧。”
两张床摆成了一个“7”字形。
马春梅转头对张凤城和关三年说:“他三叔陪着孩子们去淘个旧桌子,外面有个灶能用。粮食我看了,够吃一段时间的,我洗洗菜,你们回来就能吃饭了。”
关宝珍很想出去玩,但看到马春梅辛苦的样子,想到她还在生病,眼巴巴的道,“我留下来帮妈吧,你们俩个出去就行了。”
“你们一起去吧,我干不动就休息一会儿,不会累着的。”马春梅笑揉了揉有些酸痛的腰,看着关宝珍甜笑着,小兔子跳跳跟着张凤城离开。
真好!
马春梅笑着收回眸光,走进临时的“厨房”区域,熟练地收拾起水桶和盆,将施金花送来的猪内脏翻拣出了一副看肺,又从带来的食材里找出几颗白白胖胖的白萝卜,心里盘算着,就用这些做个萝卜心肺汤,再下些面片,一家人就能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不累,又够有面子。
她把剩下暂时用不到的猪内脏等食材,仔细地放进屋子里,确保锁好门才放心离开。
这处住所是一个颇具规模的三进外加东西跨院的四合院,马春梅人前院,只有中院的天井才有自来水。。
古老的青砖灰瓦,斑驳的墙壁。
到了中院的天井,自来水池子边已经有几位妇人在那里忙碌着。
马春梅脸上立刻堆满了笑意,热情地和她们打招呼。
“你们好,我是前院倒座新来的邻居,我姓马。”
一位身材高挑、眼神透着精明的妇人正在搓衣板上搓着男人的外套,她快人快语,“马大妹子,今年多大啊?家里还有什么人啊?在哪干活?月收入多少啊?房子多少钱啊?”
全是交浅言深的话。
马春梅话不多,但说起话来轻声细语,脸上带着笑,让人感觉十分亲切,有的话能打个劈叉的就笑哈哈打过去了。
几句话下来,马春梅就对她的性格有了大致的了解。
这位姓胡,人称胡大姐,今年四十四岁,住后院,男人是毛巾被单厂的机修工,家里大儿子是临时工,娶媳妇没工作,生了三个丫头片子,二儿子和小儿子都下乡了,听说都在乡下成家了,二儿子生了一个孙子,她准备想办法把二儿子调回城来,还有一个大闺女,嫁得很好,嫁给了一个“大干部。”
胡大姐就喜欢马春梅这种愿意托着别人说话的人,她给马春梅介绍起整个大院来。
有点类似前世的一个电视剧四合院,这大院也分一大爷二大爷三大爷,全国好多大院都有这个配置,算是民间没有工资却有实权的居委会的小官职。
胡大姐的公公就是一大爷。
前院刚才和马春梅说话的那个是也住前院,是三大爷。
还有一个二大爷没退休,还在纸盒厂上班。
完成“初识”任务,马春梅闭嘴完美融入背景,笑听大院八卦,洗完菜,她抱盆归,现在,她要开始做【装】菜【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