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的灯芯烧得低,煤油灯罩被风吹得哆嗦,昏黄一团光影在墙上摇晃,像个走形的老影子,晃晃悠悠,似人非人。
张连山站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直到门板不再作响,风声回落,这才将那道门闩缓缓扣上,转身回了屋。
孩子还在炕上睡着,侧身缩成一团,被褥盖得严实,却止不住轻微的颤动。
他走过去,伸手探了探孩子的额头——还是发热,皮肤下冒着一股子燥意。
不是那种烧得滚烫的高烧,却偏偏夹着一股沉闷气,像是从骨缝里往外冒的。
张连山心头微沉,站起身,走到院里井台边打了半桶水回来。
屋角的老柜子里还放着一条棉布巾,洗得发白。
他把布巾浸在凉水里,拧干,轻手轻脚地覆在孩子额头上。
那孩子睡得不安稳,一会儿哼一声,一会儿眉头一皱,嘴里还咕哝几句含糊梦话。
“妈……不行……他一直看着……”
张连山没出声,只是坐在炕边,点了根烟,望着那孩子看了片刻。
从炕头望去,屋角摆着他们带来的包袱,凌乱堆着,隐隐透出些说不清的味道。
不是霉味,也不是药味,像是风里带来的泥土腥气,混着一点点血的铁锈味儿。
张连山抬手掸了掸膝盖灰尘,叹了口气,站起来走过去,开始清点床上的东西。
第一堆是衣物,小孩的旧衬衫、棉裤、毛线袜子,叠得整整齐齐。
第二堆是常用物——算盘、体温计、小药瓶、口罩,还有一块用红布包着的符袋。
剩下的,是一本书还有一个红色的布包。
一本黑封皮的线装本,封面无字,却厚实沉重,皮面上还能闻到一股微弱的福尔马林气味。
张连山犹豫了一下,抽出那本书,走到灯下翻开。
第一页,是熟悉的笔迹。
张惠的字,工整细瘦,写得极有章法——她小时候写字就带股子“考据味儿”
,一笔一画跟谁也不学,自己钻。
他眯起眼,顺着文字往下看。
“距前次任务一个月,今日在xx以北岭地勘探时,于旧石窟下部发现可疑夯土层,挖出残砖片三枚,器物残迹一件,疑为墓门所设。”
张连山皱了皱眉,继续翻看。
“第三日挖出侧门,有封砖封条,形制奇特,其上刻文不详。
拍照存档。”
“第五日,大型墓穴初现。
结构非汉非唐,偏古怪,像是自铸格局。
墓中出土一黑铜盒,盒内存一珠,颜色乌黑如漆,光滑温润,不像玉,也非石,奇而不祥。”
他眼皮轻跳,手指翻书时有些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