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兰兰闻讯赶来,看着赵大牛的伤势,连忙取来伤药。
之后的日子因为矿洞暂时封闭,他们重心便彻底转移到了锻造铁器上。
柳家庄里倒也不全是睁眼瞎,还真有那么几个祖上摸过锤子的。
李铮将这些人召集起来,又从青壮中挑了几个力气大的做帮手,简陋的露天铁匠铺就这么在庄子一角叮叮当当响了起来。
没有像样的鼓风设备,就用几张破牛皮糊了个简易风箱,呼啦呼啦地往土灶里灌风。
没有上好的焦炭,就用木炭代替,烧起来烟熏火燎,呛得人直流眼泪。
饶是如此,当第一块烧得通红的铁矿石在石砧上被大锤砸得火星四溅时,围观的庄户们还是发出了一阵压抑的欢呼。
“我们日子也是好起来了!”
一个汉子抹了把脸上的黑灰,咧着大嘴笑。
李铮背着手站在一旁,看着那几个满头大汗的“铁匠”
轮番挥锤,时不时开口指点几句。
“火候再大点!
这边,对,砸这里,把杂质都给敲出来!”
敢这么指挥,还是因为他前世在特种部队时,野外生存和简易工具制造也是必修课。
果不其然在李铮的指导下,那几块歪瓜裂枣般的铁料,竟也慢慢有了兵器的雏形。
刀身太长太薄容易断,就先锻造短小厚实的砍刀和匕首。
长矛头也以简单实用为主,锋利度还有硬度是首要追求。
至于弓箭的箭头,更是有多少打多少。
日子一天天过去,简陋的铁匠铺旁,废弃的矿渣越堆越高,而成型的兵器也渐渐多了起来。
最先装备起来的,自然是负责庄子巡逻的队伍。
原先只有木棍和农具的庄丁们,腰间渐渐都别上了一柄铁尺短刀,巡逻队更是人手一杆新打制的长矛。
而他们最开始用一些零散土匪留下来的武器弄得围墙,再次被加高加固,关键位置还用上了从后山采来的大石块。
而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庄子中央,一座用粗大原木搭建起来的瞭望塔。
足有三丈多高,站在上面,可以将庄子周围数里地的情形尽收眼底。
这可以说柳家庄耗费力气最多的东西了。
而这自然瞒不过有心人的眼睛。
一些从其他州府逃难过来的流民,在辗转求生的过程中,零零散散地听说了青州地界的柳家庄。
他们人少,但是东西很多。
直接导致好多人动了心思。
这日,李铮正和柳兰兰在堂屋里商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