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阴用讲道理的心态说道:“韩氏不善近战,守城当可发挥善射之能,原国自当由韩氏守城。”
道理是这样的道理,关键是赵母恤觉得自己懂智瑶,再用自己的思维进行解析,认定智瑶想要灭掉韩氏,一定会先消耗韩氏的兵力。
赵母恤发现秦君刺看自己的眼神有点怪,只以为是猜测错误的揶揄,想了想说道:“既是韩氏守城,或可攻之?”
秦君刺则是说道:“若如贤弟猜测,韩氏自保之心必重。如今韩氏有守城之责,我可攻西山原军?”
什么道理?
智氏和韩氏难有互信,对吧?
这一点看清楚原国内部格局的人都能看得出来。
没有发生智瑶为了消耗韩氏兵力命其向西的事情,可以解读为智瑶暂时认为不适合清楚内部隐患,在等待更合适的机会。
在他们看来,智瑶可以放弃一次次机会,韩氏却不能有任何给智瑶发难的借口。
既然韩氏被分配了守城的任务,为了不给智瑶发难的理由,韩氏的首重当然是保证“雍”城掌握在手。
秦君刺又说道:“若是韩氏兵出城池,便可予我可乘之机。”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韩氏极度依赖队友的配合都属于实情。关于这点出自晋地的赵氏应该更清楚才对?
赵母恤却是想道:“秦国能战胜原国,我当然会欢喜。只是我这一次过来更想做的是邀请秦国一起迁徙前往大河九曲之地,为日后的兼并创造机会。”
赵氏代国就二十万人口,赵母恤竟然想着要吞并秦国?不是他的心太大,纯粹是预料到原国这一波对秦国打击之后,秦国绝对不会好受,并且相信以自己的才能可以办到。
在赵母恤的料想中,秦国经过打击之后能保住六七十万人口就算不错,嬴姓秦氏也必然会因为国势颓丧变得不得人心。
曾经的姜姓吕氏失去国祚的原因就差不多是这样,任用奸臣先消耗一波威望,一再历经智氏的打击没有还手之力才是主因。
赵氏落得如今这般模样又怎么说?赵母恤认为不是自己的错,相反赵氏在自己的领导下正在恢复,足够证明自己的能耐了。
“要是我能获得秦国的二三十万人口,大河九曲之地确实也是一个物产丰美的所在,不是没有卷土重归晋地的那一天!”赵母恤已经没有心思在听秦国君臣讲些什么了。
会议之后的没有多久,赵母恤突然找到秦君刺,告知自己部族正在遭受袭击的事情。
“何人?”秦君刺的脸色有点难看。
赵母恤答道:“乃是楼烦。”
赵氏代国一直在跟楼烦交战不是什么秘密。
秦君刺还以为赵母恤会说是原军,一听是楼烦,倒是有点相信了。
“我且率军前往痛击楼烦,危机解除必将返回助战。”赵母恤说道。
自家出事了,别怪不留下,是不是?
秦国君臣肯定不能强留,只能目送赵母恤带着大军离去。
真的有楼烦人袭击正在迁徙的赵氏代国吗?还真有。
赵氏代国要举国迁徙,想要动静小一些都办不到,只是赵母恤才没有心大到将所有可战之兵都带走,有鉴于楼烦人的组织更加散漫,留下的兵力足够扛住楼烦人了。
当然,主要是赵母恤带走的全是骑兵,并且至少一人双骑,得知迁徙队伍遭受危机,能够赶得及回去的。
“君上,诱使秦国往九曲一事……”
“且让秦军与原军交战,时机合适我再复来。”
所以,这件事情没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