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年间。
私塾先生祝修德看着那个名叫张灯官的小孩,张家多次请求自己帮孩子取个大名,而自己想的正是“宗昌”二字,意为昌盛张氏家族。
“这世上没有这么巧的事吧?”祝修德喃喃自语,略一思索,决定考一下张灯官。
“灯官……”
张灯官连忙起身,躬身行礼,“先生。”
“做首诗,以泰山为题。”
“啊?”
我才八岁,我又不是三岁识字,五岁识文,六岁就能吟诗作对的神童。
但家贫,父母供自己读书不容易,若是惹怒了先生,被撵了出去,为之奈何?
于是,张灯官绞尽脑汁思索。
祝修德也没有催促,让一个八岁孩子作诗,确实有些为难人。
若是做不出,也属正常。
“咳咳……”祝先生清了清嗓子,暗示张灯官写不出来,就直接说,自己也不会怪他。
但张灯官听见先生清嗓子,突然想起说书先生说书之前,也会清一清嗓子。
哎,对啊,我可以写打油诗啊。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祝修德:错觉,一定是我的错觉。
“咏雪!”
张灯官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脱口而出,“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
“再以大明湖为题!”祝修德仍然抱有一丝幻想。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
祝修德的嘴巴随着张灯官的诗句逐渐变大,足以吞下一颗鸵鸟蛋。
张灯官:先生也被俺的急中生智惊讶到了吗?
祝修德:你还真是天幕里那个张宗昌啊!我的一世英名啊。
张宗昌:先生,俺现在是大帅,还是太行山之东省的一省之长,俺没有给你丢人吧?
祝修德:……,没有。
张宗昌:若是没有先生教诲,俺咋能当这么大的官,俺咋能写出那么多诗,天幕提醒了俺,为了感谢先生,俺决定了,要在孔庙前给先生立个石像。
祝修德:看过西游记吗?
张宗昌:看过。
祝修德:菩提祖师对孙悟空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张宗昌:……
——————
火热的年代。
另一位被天幕点名诗词水平的陈将军,找爱吃辣椒的男人汇报工作,顺便带上了自己最近新写的两首诗。
诗名简单易懂:《观天幕有感》、《观后世有感》
“后人说我的诗和张宗昌一个水平,你帮我改改呗。”
“后人不是说你,姓陈的……”
“我有自知之明,说的就是我。”
爱吃辣椒的男人劝慰的话被堵在喉咙,无奈拿起面前的两首诗,稍稍看了一眼,旋即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