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不论放在后世还是现在,都算得上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桃花镇的各家点心铺子早早挂起了彩灯,各式月饼摆满了柜台——有酥皮五仁的、枣泥馅的、还有镇上独一份的桂花蜜馅,甜香弥漫了整个街市。
彼时林四郎乘坐的马车还未行完三分之一路程,两封快马加鞭的信件却已经先后抵达了京城。
一封进了王御史府邸,另一封则赶在宫门落钥前,几经辗转送进了后宫。
长春宫中,管事崔嬷嬷看着信封上的署名,挥手打发走送信的小太监,拿着信件快步朝偏殿小佛堂走去。
待到门口,犹豫了一瞬,还是伸手叩响房门。
“贵妃娘娘,四公子来信了。”
“进来吧。”里面传来一道悦耳的女声。
崔嬷嬷推门进去,看清里面的景象,顿时惊呼出声:“娘娘,您怎么又放血抄经了。”
只见秦贵妃跪在蒲团上,素衣广袖,腕间一道鲜红的血线正缓缓滴入青玉钵中。案头的佛经上,几行血字尚未干透。
“无碍。”秦贵妃抬眸,眼尾那颗泪痣在烛光下格外明艳。她漫不经心地用帕子按住伤口:“前阵子二婶进宫说祖母近来身子不爽利,本宫放血抄经,佛祖见了本宫的诚意,定会保佑祖母长命百岁。“
崔嬷嬷感叹:“怪不得在府里时,那么多少爷小姐,长公主却最疼您。。。。。。“
“祖母待本宫的好,本宫一直记着。“秦贵妃脸上露出怀念之色,瞥见她手中的信,伸手接过,染着蔻丹的指尖轻轻一勾:“阿弟的信?“
“是啊,赶在宫门落钥前送进来的,老奴怕有什么急事……”崔嬷嬷话到一半,眼见那黛眉渐渐蹙起,不由担心起来:“娘娘,莫不是四公子出了什么事?”
秦贵妃轻叹一声,将信递给她:“嬷嬷自己看吧。“
崔嬷嬷接过一看,脸色骤变:“这。。。。。。公子胆子怎么这么大,那么多条人命……“
“也怪不得阿弟。“秦贵妃揉着额角:“他自小没吃过什么苦……“
正说着,外头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太监在门外禀道:“娘娘,陛下往长春宫来了!“
贵妃撑着案几起身,接过大丫鬟流萤递过来的帕子擦了擦手:“把宫门关了。陛下问起,就说本宫歇下了。“
“可今儿是十四。。。。。。“流萤小声提醒。
初一十五陛下按例要去中宫,可陛下爱重贵妃,去中宫的前夜都会宿在长春宫安娘娘的心。
这十年都是如此,从未变过。
“按本宫说的做,该怎么同陛下说……崔嬷嬷你知道的。”
崔嬷嬷一愣,瞥见案几上的信,福至心灵,喜道:“老奴明白!老奴这就去!“
秦贵妃望着晃动的珠帘,唇角微扬:“难怪当年祖母要将嬷嬷送到本宫身边,果真让人省心。。。“她忽然蹙眉,指尖点了点案头那柄嵌着红宝石的匕首,“这刀钝了,换把新的来。“
流萤低眉顺目地福身,绣鞋踩在织金地毯上悄无声息。她捧着匕首退下时,余光瞥见秦贵妃正用染血的绢帕,轻轻擦拭着那封家书。
长春宫门口,永熙帝看着面前紧闭的宫门,眉头微蹙:“阿鸾今日这么早就歇下了?”
看出主子不悦,高公公忙给崔嬷嬷打眼色:“贵妃娘娘定是忘了今儿是十四了吧?”
崔嬷嬷支支吾吾的不说话。
永熙帝脸色一沉:“说!”
“回陛下,娘娘方才看了秦四公子送来的信,就说胸口闷……”
“又是那秦四!”
“陛下,您可怜可怜我家娘娘吧。”崔嬷嬷扑通一声跪下,以头抢地:“自打十三年前小公子去了,娘娘就把四公子当成了自己亲弟弟疼,如今四公子远在崇山县,娘娘本就日夜忧心,明儿又是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