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室出来时,顾时仍有些恍惚。许先生方才那番话,是要收他为入室弟子的意思?
“阿时,先生叫你进去作甚?“高仕财咬着笔杆,探头探脑地往内室张望。
顾时摇头:“无事。“
暂且按下心头疑惑,他在空着的书案前盘膝而坐。原本想着送了年礼便能离开,未料还要作文章。
想到还在等他的林小六,顾时揉了揉眉心,快速浏览起案上文章。这是一则民间讼案:
『永安县民张甲,因邻人李乙占其祖传三分宅基地,诉至县衙。县令查地契,见界石确在张甲所指处,遂判李乙归还。然李乙称此乃其父与张甲祖父口头约定置换之地,当年饥荒时张家多给的三斗粟米便是补偿。。。。。。』
文章末尾朱笔批注:若汝为官,当如何断此案?
顾时执笔蘸墨,笔走龙蛇写下:
「查地契无讹,依律当归张甲。然张甲若确因饥荒得粟活命,可令张甲酌情受价赎回,全两家三十年比邻之义……为官者当持法度,亦需晓人情。」
最后一笔尚未干透,许先生已负手立在身后。老人枯瘦的手指突然按住“人情“二字:“若李乙撒谎呢?“
“那便杖三十,以儆效尤。“顾时不假思索。
这种民间讼案最是难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往往纠缠不清。若不施以惩戒,往后谁还肯信官府威严?
许先生眼中闪过一丝满意,正要开口,门外突然传来“扑通“一声闷响。几人齐齐回头,只见陈渝一声不响的倒在石阶上。
高仕财看得不忍,“先生,他……”
许先生长叹一声:“把他抬进来吧。明然,你去请个大夫。“
几人连忙行动起来。陈渝毕竟是许先生曾经最得意的弟子,他这一倒下,倒像是给了许先生一个台阶下。
顾时站在一旁,看着众人手忙脚乱地将陈渝安置在榻上。
大夫很快来了,诊脉后说是“忧思过度,又兼风寒“,开了几副药便离去。
待到正午,陈渝终于悠悠转醒。他睁开眼的瞬间,目光就锁定了站在窗边的许先生,嘴唇颤抖着似要说什么。
“你醒了?“许先生的声音平静得可怕,“那就走吧。“
陈渝挣扎着撑起身子:“老师,弟子知错了。。。。。。“
“不必叫我老师。“许先生抬手打断他,袖摆在空中划过决绝的弧度,“你也无需再求得我的原谅,咱们的师徒缘份早就断了。“
陈渝的脸色霎时惨白如纸。他踉跄着下榻,对着许先生的背影重重磕了三个响头。再抬头时,额上已是一片青紫。
“学生。。。。。。拜别先生。“
正堂中,高仕财将耳朵贴在门上听了半晌,嘀咕道:“怎么没动静?“
话音刚落,门突然打开。他一个趔趄栽了进去,抬头正对上许先生严厉的目光,吓得一哆嗦:“先生,大过年的,可不兴骂孩子。。。。。。“
许先生冷哼一声:“我不骂你,《礼记·学记》抄十遍。“
“不要啊!这大过年的。。。。。。“
“嗯?“许先生眉头一皱。
高仕财顿时蔫了:“。。。。。。学生这就去。“
杜明然和冯青憋笑憋得肩膀直抖。
陈渝望着眼前熟悉的师生互动,眼眶倏地红了。曾几何时,他也是其中一员。。。。。。
“你们可以回去了。“许先生冲顾时几人摆手,转头对高仕财道:“你抄完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