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第11章巧遇怪人
张学强见了戴红箍的还有点发怵,自己站在路边,让三亮推车进去。
老大妈立刻从脚边木头箱子里拿出一对栓绳子的竹片牌子。
这牌子都烙烫有编号,挂在车把上一半,另一半交给车主。
回来取车的时候,两半牌子必须对上,否则不让走。
当然遗失了木牌更麻烦,那就得去派出所处理了。
锁好车,二人拎着两大包衣服、吃喝,这才进了棕榈斜街。
这地方本地人都爱叫王广福斜街也叫王寡妇斜街,可路牌上却写着棕榈斜街。
周边几个胡同,在解放前都属于有钱男人爱来的地方。
张学强还记得二十一世纪的时候,这里路两边店铺林立非常热闹。
可现在只有稀稀拉拉几个小卖部、茶馆,路面不宽,青灰色砖房林立,显得非常陈旧。
二人走到一座石头拱门之前,门楣上镌刻着一品香澡堂五个大字。
据说这澡堂元大都时期就有,经历了明、清、民国,一直到了建国后。
现在是二层楼,外墙抹着水泥,看着特别老旧。
张学强在门口的小窗口买票,里面人高声问道:“洗盆啊,还是洗池子?”
这里有大盆与浴池两档,盆浴设在楼上雅间,有伙计伺候,费用是五毛二,过去都是一些名人、有身份的人享用。
楼下是南北大长池子,分温、热和“特热”三池,价格便宜,才要两毛六,普通人多在此洗浴,虽说粗鄙一些,但是很热闹。
张学强买了两张楼下大池浴,不是他舍不得花钱,而是打算趁机扫听一些收货的消息。
挑开棉帘子一进门,热气铺面而来,像是瞬间从数九寒天到了三伏酷暑。
服务员看他俩一身煤灰,立刻扔过来一只竹筐。
张学强也没矫情,先把外面的脏衣服扔筐里。
然后再把里面的都脱下来放进了小柜子里再上好锁,这年头穿错衣服偷衣服的可不少。
三亮有样学样。
张学强脱着衣服开始四处踅摸,隔着毛玻璃,能看到里面影影绰绰有人走动。
那边是休息区,大通铺上面摆着炕桌,洗完澡的都在这里解乏休息。
再往里才是泡澡的大池子和淋浴。
氤氲蒸腾的水汽,挂在刷着防水漆的墙上,凝成了水滴,又汇聚成了小溪,经年累月的冲刷有些地方墙皮都掉了。
白花花的墙灰都堆积在了一人多高的瓷砖缝上,像极了刚磨好的面粉。
一个个大老爷们,或是腰际围着毛巾,或是光着屁股,在这蒸腾的水汽中穿梭。
长长的水池子里,载沉载浮尽是脑袋和光脊梁。
张学强看着那泛着灰绿色的池水,就有点头大,连下去的勇气都没了。
他从淋浴那边洗了个痛快,搓下的老泥足有一大捧,终于浑身通透了。
擦着水渍,招呼还在泡着的三亮快点来吃东西,就将毛巾往腰上一缠,来到休息区。
这里是真热闹,有人修脚、有人理发、还有人吃喝聊天,像是赶大集一样。
跟服务员要了两条浴巾,找了个相邻的铺位,铺上一条浴巾,身上裹着一条。
然后去柜子里取来了包裹。
等三亮擦着头上水渍出来的时候,炕桌上已经摆满了荷叶包,有酱香浓郁的牛肉,金黄油亮的烧鸡。
张学强还专门给他准备了一个肥得流油的酱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