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海眯着眼,看着电脑屏幕上不断攀升的负面评论,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舆论战的第一波试探,虽然没能让格兰克和南都彻底反目,但也成功地在民众心中埋下了怀疑的种子。
格兰克,这个外来企业,在南都根基未稳,正是脆弱的时候。
他判断,只要再加一把火,就能彻底点燃民众的怒火。
真田一郎的指示很明确:不惜一切代价,让格兰克在南都寸步难行。
古德海深知,仅凭网络舆论难以达到目的。
他需要更直接,更具冲击力的事件。
他思考良久,决定铤而走险,将计划升级。
他联系了一个在格兰克分公司工作,却因赌博欠下巨额债务的员工,承诺事成之后帮他还清所有债务,并送他出国。
这个人走投无路,权衡利弊后,答应了古德海的要求。
三天后,格兰克制药厂发生了一起“意外”。
几条关键的生产线突然故障,导致大批药品报废。
更糟糕的是,有人在报废药品中检测出了微量的毒素。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之前网络上酝酿的负面情绪瞬间爆发,民众的矛头直指格兰克公司,抗议示威此起彼伏。
格兰克公司迅速做出反应,发布声明称这是恶意破坏,并承诺彻查此事,给公众一个交代。
同时,他们的公关团队也开始在网络上反击,将矛头指向竞争对手,其中也包括南都方面的一些企业。
默克看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中文报道,一脸茫然。
他不认识中文,只看到一些图表和数字,觉得事态似乎有些严重,但并未放在心上。
他认为,这只是普通的商业竞争,格兰克有能力处理好。
赵章则不同,他精通中文,自然明白网络上那些评论的含义。
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但内心却充满了矛盾。
一方面,他知道应该立刻将情况告知默克,另一方面,他又隐隐觉得这是一个削弱格兰克,提升南都地位的好机会。
最终,他选择了沉默,静观其变。
李久成看着新闻报道,眉头紧锁。
他是南都商界的新秀,头脑灵活,眼光独到。
他仔细分析了事件的来龙去脉,认为这是一场针对格兰克的阴谋。
但他错误地将矛头指向了默克,认为这是默克为了吞并南都市场而采取的卑劣手段。
他判断,默克和格兰克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场“意外”正是矛盾激化的结果。
他决定,要利用这个机会,另辟蹊径,在南都市场闯出一片天地。
他开始频繁地与各家公司接触,寻找合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