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探花郎的文章又是什么呢?
门下侍郎开始念:“子曰: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
他道:“是故君者,当令民未免于贫也。”
“民者,当食粟米穿麻丝,我之食粟米于郊田是以,我之穿麻丝于机杼是以,熟之蓄之,服之织之。”
“臣伏读圣贤书至此,问惑于陛下:兵卒当为民乎?为民何不能得以方寸地?”
再往下的文章,项卿子记得一清二楚。总结来说,就是中正平和一篇文,再符合儒家流行的君王需得仁善爱民的思想。说它好,立意普普通通只胜在文笔,说它不好,但它十分政治正确,本来天然能得到皇帝和考官的高分倾向。
对,本来。
在他做出一文四变的举止后,对能否进前三就不去想有没有希望这种事了。
殿试也有考官,科举择卷乃主观题,全看考官的个人喜好,有人会喜欢他在殿试炫技,但也会有人厌恶他如此轻慢。
这可以说是豪赌,也可以说是自身对于走险路的期盼与刺激。碰上喜欢他炫技的人,项卿子有一万个自信对方定然会将他的文章排去前三,但碰上厌恶他炫技的人,必然压到末名。
不过无所谓啦,能得前三很好,得不了前三便收拾收拾行李,去地方上当个父母官也很好。
项卿子漫不加意地想。
直到门下侍郎宣布他是本次殿试探花时,也只是眉梢微挑。
只有站他周围的进士们心情复杂。
项卿子看得明白,他们就看不明白吗?此人得探花之名,就是胜在政治正确——尽管他们不认识这个形容词,但心中所想意思大致如此。
可政治正确难道满场进士无人能想到吗,定然不会如此,只不过是比他立意好的人没他政治正确,比他政治正确的人没他文笔好。
*
进卷完毕,便是胪传,也被称为绕殿雷。
“陆安!”尚书左仆射先呼道。
便有阁门十分郑重呼道:“已知——”
阁门传于阶下卫士:“状元者,陆安也!”
阶下卫士六七名。
第一名卫士呼:“陆安——陆安——陆安——”
响声若雷。
第二名卫士呼:“陆安——陆安——陆安——”
其音沉沉。
第三名卫士呼:“陆安——陆安——陆安——”
声震似将冰河开化。
第四名卫士呼:“陆安——陆安——陆安——”
响彻殿堂。
响得无尽狂喜与雀跃于脑中爆炸,响得心脏不停鼓胀收缩,一下一下,将喜悦打向身体每条血管。
这便是东华门唱名之荣,必须待那六七名卫士尽数唱完,被传唱者方能自队列而出。
陆安静静等候着属于自己的胪传完毕,待最后一声传唱落下,步履稳稳而出,卫士们亦行出,改变位置,将这位状元郎卫于队中,面容严肃地随着她进而进。
边行边问:“状元乡贯!”
陆安答了房州。
“状元父名!”
陆安答了陆九郎父亲的名姓。
“状元三代祖父名!”
陆安又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