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威还不够,最后还补了一刀。
此举是怕贾琮看不明白,特意说明一下,右殿司是义忠侯的地盘?
官场上,除了要争权夺利之外,首先就是要有自己的基本盘。
看来,这个右殿司已经被义忠侯拿得死死的,贾琮不要妄想插手了。
“无妨,义忠侯本就主管右殿司,自然是有发号施令的权利。”
如今,贾琮刚走马上任,左殿司都还没掌握住,对于右殿司贾琮是毫无兴趣的。
义忠侯见到贾琮很沉得住气后,脸色不变,但是心中却是暗道。
这个小子不是莽撞的性格嘛?
自己如此示威,这个小子都能忍得下来?
义忠侯昨夜宴会时,只看到贾琮莽撞的一面,所以以为贾琮就是一个莽夫。
没想到的是,他猜错了,贾琮很沉得住气。
心中有些失望贾琮没有搞事情,要是起了争执,就可以向陛下禀报了。
搞暗谍的人,都喜欢打小报告。
见到贾琮没有暴怒,义忠侯也只能暂时偃旗息鼓,转而将话题说到了边关走私案上。
“左都统,陛下吩咐过,让本侯一旁协助你处理边关走私案。
只不过,本侯公务太忙了,本侯能协助的地方也是有限,还请左都统见谅!
不过,你我二人是同僚,左都统要是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麻烦,可以前来寻本侯,本侯定当尽力。”
义忠侯先是示威,现在更是要和贾琮划清界限。
这边关走私案,义忠侯是一点也不想沾上。
想到边关走私案,义忠侯即是佩服贾琮的胆量,也是鄙夷贾琮的愚蠢。
边关走私案,作为暗谍头子的义忠侯自然是知道的。
而且,义忠侯知道的详情,远远比贾琮要深得多。
正是因为知道得很深,所以,义忠侯才知道这里面的水有多深。
这边关走私生意,并不是一两年才有的,而是已经有了十几年时间。
这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不仅牵扯到十几家勋贵,其背后还有更大的人物。
这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谁碰绝对一手的伤。
搞不好,最后还会引火烧身而死。
大虞满朝文武中,就算是右相秦思源,恐怕都不敢轻易接下边关走私案。
而如今,贾琮却接了下来。
一个十四岁以军功封爵,明明前途无量,却偏偏如此不智。
这在义忠侯心中,贾琮就是太过于年轻了,所以才会如此的愚蠢。
少年人终究是少年人,做事情只凭着一腔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