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来了个姓郑的
赵六子听了大喜,马上就要掏钱,却被乔大胡子拦住,说:“他是姜汁儿叔叔,平时不在一起生活,是当不了姜汁儿的主的!”
赵六子又将手从口袋里掏了出来:“幸好有你提醒,不然100块就打了水漂。”
姜平连忙辩解,说他能做主,被乔大胡子一个眼神吓退了回去。
乔大胡子和赵六子商量,丧事期间,姜汁儿离不开白村。为防止姜汁儿被欺负,由赵六子回去喊人,同时将喇叭班一并请到。
乔大胡子出钱为老太太买了一口棺材,又买了童男童女纸人4个、高楼纸房子2个、纸轿子1个、纸马1个,很快赢得了邻居们的称赞,说乔大胡子孝顺。等赵六子回来,乔大胡子已然以姜家女婿自居了,至于那个黄树高就是一个命比纸薄的死鬼。
其实,赵六子只走了一段路,路过潘塘的时候,他托人去剃头铺报信,而自己提前回来了,防的就是乔大胡子使计谋。见乔大胡子和白村人打成一片,赵六子心说坏了,终究是上了大胡子当了,等他再去向姜汁儿本家、邻居介绍自己时,村民很快就认识了他,而且口径基本一致:哦!你就是大胡子的那个表大爷啊!
开始的时候,赵六子还辩解,后来干脆也不吭声了,知道这是乔大胡子的小计谋。
“表侄儿,我赵六子也当了表大爷了!来,叫一个!”
若在剃头铺,赵六子断不敢这么嚣张,乔大胡子也不会这么放纵他。但如今在白村的地界,就他们两人,乔大胡子不能再摆司令的架子,说不得关键时候,还要依仗赵六子,只好妥协。
“表大爷好,表大爷吃了没?”
见乔大胡子真喊自己表大爷,赵六子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
第二天,剃头铺的人带着喇叭班的人到了,棺材和寿衣也送来了。
喇叭班的人搭起舞台,吹奏起来,村民还以为姜平要安排老太太下葬了,追问姜平媳妇哪里去了,姜平支支吾吾,姜家同宗兄弟岂肯罢休,要求姜平赶快将媳妇接回白村。
虽说老太太的死和姜平媳妇有些关系,但并不能将责任完全归咎于姜平媳妇,毕竟老太太还说了伤害姜汁儿的话。再说天煞孤星的事,究竟是姜汁儿还是老太太,又有谁说得清楚?也有村民认为,老太太驱赶姜汁儿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那颗天煞孤星。
第三天,在姜家一位长辈的主持下,姜家将老太太入殓进棺材。
姜平没去接媳妇,想让媳妇在娘家躲一躲,但老太太入殓的那天,媳妇被娘家大舅哥赶着驴车送回来了,原因是大舅哥认为妹妹继续留在家里不妥,会让白村人指指点点,说娘家人不懂事。
姜平媳妇回到家里后,躲在屋子里不出来,反倒是大舅哥忙前忙后。看着忙碌的大舅哥,姜平感慨,他娶的人要是大舅哥该多好。
如果说大舅哥是第一忙人,乔大胡子就是第二忙人,他不光张罗着灵棚,安置喇叭班,还披着白布,戴着孝帽迎来送往,简直就是姜家人。
“这位亲戚是哪里的?碾庄的?碾庄好地方,黄百韬壮烈的地方,里面请。”
“您是哪里的亲戚?安徽泗县的,挺远,大老远的过来不容易。”
“您没见过我?这不要紧,咱们很快就是亲戚了,来抽烟!喜欢这包都给你!”
赵六子事后告诉爷爷,乔大胡子跃然于脸上的喜色根本就不像办丧事。作为一个战壕出来的兄弟,他太理解乔大胡子了。看着乔大胡子喜笑颜开的表情,赵六子放弃了。
“大胡子你过来,我跟你说件事。”
“啥事,没看我正忙着招待亲戚呢?”
“就一句话,我不跟你争姜汁儿了。”
“为什么?”
“不是有句诗吗,叫同是单身汉,相煎何太急!”
“诗里有这句吗?”
“有!”
“行,我知道啦!”乔大胡子转身又去忙活去了。“哎哟,这位亲戚,您可节哀,老太太要是知道您这么伤心,九泉之下会难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