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脱口秀大会第一期播出
带资进组,对于某些演员、某些导演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
因为人家就是靠这个拿资金的。
金主拿着钱进组,过后再不给人家宣传一下,那钱岂不是白花了?
就像虞书心,也有一些是带资进组的,虽然不至于在明面上一直宣传,但背地里也不会否认什么。
只是如果上节目聊到这话题的话,她也从来都没有否认过,反而每一次都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就是资源咖。
在娱乐圈里就是这样,一些有追求的导演,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标准和喜好来挑选演员,但有时候有些人情还是要考虑的。
想要出头,就得靠资源,这说出去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不公平,但这恰恰就已经是最公平的了。
都知道做艺人赚得多,都知道这些人光鲜亮丽,所以竞争自然也大得离谱,一开始还可以卷一卷演技、卷一卷外形,但卷到后面就已经是在卷家庭背景了。
你没资源没人脉,就算有天赋也可能被埋在人堆里,等熬到机会出现时,早就没了当初的灵气;而那些自带资源的,哪怕天赋一般,也能在一次次暴光中慢慢磨出经验,甚至靠着资本堆砌的热度硬生生站稳脚跟。
这就是圈子里的现实,没人能逃得过。
周乐琢磨了一下,想想也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自己被人说是带资进组,如果进的是其他剧组倒也无所谓,毕竟剧组不大的话自己带资,那太常见了。
小成本网剧、地方台的定制剧,多少都得靠演员拉点赞助,有的是演员自己掏腰包贴钱,就为了混个主角脸熟;有的是家里有关系,拉来本地企业的广告植入,剧组能省点钱,演员能换个好角色,大家各取所需。
但如果是张艺某的剧组就不行了。
演员带资进组对于张艺某来说,那是对艺术的侮辱和亵渎。
张导在业内之所以能有这么高的地位,就是因为他一辈子都在跟资本博弈——不是拒绝资本,而是要让资本为艺术服务,而不是让艺术向资本低头。
拍《红高粱》时拉不到投资,自己跑去酒厂拉赞助;拍《金陵十三钗》时顶住压力用新人,拒绝资本塞进来的流量明星。
在他的剧组里,只有“适合角色”和“不适合角色”,没有“带资多少”的区别。
虽然有时候选的角色确实没那么好,但至少张艺某自己认为是没问题的。
叮嘱了周爷几句之后,周乐也就去找张艺某了。
作为周野的老板,他是有资格代表对方过来谈片酬的。
周乐作为老板,出面谈片酬合情合理,既显得重视,也能避免周野一个新人面对大导演时放不开。
但毕竟大家关系这么好了,就算谈片酬也没必要像平常谈生意一样,找个会议室,然后各自找些专门负责谈判的人员来聊一聊。
张艺某的片场办公室很简单,一张旧木桌,上面堆着剧本和分镜图,墙角放着个饮水机,旁边摆着两张折迭椅,这就是他们谈事的地方。
没有西装革履,没有合同细则,就像朋友聊天一样随意。
“张导忙着呢。”周乐推开门,看到张艺某正对着分镜图皱眉,轻声打了个招呼。
“哈哈,还行,你这边怎么样?拍了这两天,感觉还能适应吗?主要是咱们这边的条件比较艰苦一点。”张艺某转过身,脸上带着笑意。
剧组在雪乡的影视基地条件确实差,演员住的虽然还可以,但跟周乐平时拍商业片的待遇根本没法比。
“能适应的张导,我这儿没问题。说实话,这环境还没我以前工作的时候恶劣,那会儿是真的零下20多度,一干就是一宿,哪还能干一会儿休息一会儿?”周乐笑着摆手。
“嗯,那就好,这部戏我看你还是很有潜力的周乐,你直接说个数吧,周野这孩子我看挺不错的,确实可以好好培养培养。”张艺某点了点头,直奔主题。
他知道周乐不是墨迹的人,没必要绕圈子。
“我说啊,真的要不然您看着给呗。”周乐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
周野是新人,能在张艺某的电影里当女二号已经是天大的机会。
谈片酬确实不好张嘴,要高了怕对方觉得不懂事,要低了又怕对方看不上。
“我直接说肯定不像话,还是你说吧,你是她的老板,你说多少咱就是多少。”张艺某坚持让周乐说,他知道周乐心里有数,不会乱开价。
周乐总觉得这事还是有些棘手的,但又必须得要,只能是要个意思意思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