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裂竹帛笔趣阁 > 第121章 满地芦花和我老一(第1页)

第121章 满地芦花和我老一(第1页)

在那之后,狄迈的精神果然肉眼可见地一天天好了起来。

一开始时,刘绍每天都去看望,后来无意中撞破,才知狄迈明明已经能起身了,只是每次听说他来,收到消息,就赶紧躺回床上哼哼,假装病重不起。

有次他正在和人议事,动身晚了,和刘绍撞了个正着,这才露馅,从此刘绍就不再去了。

结果又过几日,换成狄迈乘车过来看他,一进他家院子,就摇摇摆摆、一步三晃,不说像弱柳扶风,也好似风中落叶,看得刘绍直翻白眼。

如此不为所动一月之久,狄迈的伤也就好了个七七八八。

他痊愈之后,两人距离就又稍远了些,刘绍自然不再抱他,但言语间也不再故意客套,推拒他于千里之外。

狄迈每隔一两日就来刘绍府中找他,有时留下来用饭,有时只是小坐片刻,还有时说自家厨子手痒,居然不和他打招呼就做了一大桌菜,叛逆至此,真是岂有此理。

他约束下人不力,无法,只好带刘绍回自己府中以期分担一二,之后不假旁人,每每再亲自给他送回家里,然后再自己离开。

这一阵狄迈没再来找他,最开始的几天里,刘绍居然还有些不大习惯。

有时正吃着饭,或是正看着书,听见院子里传来声响,心中一动,等了一阵,却不见门开,自己出门查看,才知是风吹落叶,或是老仆在院中洒扫,总之并无人来。

他回到屋里,一头雾水,恍惚间感觉自己好像正不知不觉落在张网上。

转念一想,似乎自己原本求的就是这样,能不见时本来就不该见,先前两人时常见面,反而才不正常——虽然如此想,可隐隐约约的,好像总有点愀然不乐,具体为了什么,他不去想,便当做不知道了。

几天之后,他就自己出门去了。

他性喜结交朋友,刚被俘回长安的前两个月,因未能慷慨自尽,怕被千夫所指,加上骤见狄迈,为难至极,心常怏怏,因此深居简出,自己在家默默种了好一阵的蘑菇。

但时日一久,他也就慢慢厚起脸皮,又开始像从前一般交游士林,呼朋引伴。

正所谓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大好年华,总不能日夜为那些没法改变之事所苦。

他就是终日伤痛欲绝,以泪洗面,也一不能换他和狄迈之间鸿沟填塞、白头偕老,二不能换吴宗义等势如破竹,连战连捷。

况且他力尽被俘,正是王荆公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说无怨无悔。

那些指摘于他的一众旁人,当日未必有谁做得比他更多;至于那些骂他不能为国尽节的人所说的话,他以为就更不必听了——毕竟他们能痛斥于他,就证明他们自己都还好好活着呢。

他一没入夏国朝堂为官,二没用自己的名声为夏国招降纳叛,三没为夏人出一谋划一策,就连日常所用开销,都是用王府中旧有家资,不是受夏人之贿——

顶多只是当初狄迈入主长安,抄掠一众雍国王公贵族家资时,单独给他开了后门,田产住宅、一应陈设丝毫未动,他多少承些恩情,腰杆没法挺到最直而已,可离着十恶不赦总还是有那么个十万八千里,实在没什么必要唾面自干,不敢见人。

他先前劝狄迈宽心,并非只是搬出大道理空讲,实际自己便是那样想的,身体力行,时常出门同些滞留长安、不舍离去的文人雅士结交,也常常赴韦长宜、辛应乾等人的约,从他们口中探听国内消息。

辛应乾自从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惊天秘密之后,就同刘绍走得很近,隔三差五就要携礼拜访,或是约他同登酒楼,一起叙话。

这日辛应乾又找过来,见面先送上一封请柬,刘绍低头一瞧,才知他要大婚,不禁微微吃惊。

他先道声恭喜,又客套几句,随后不经意间问了一句,“听闻辛兄为着筹备登基大典,事务极多,怎么在这个时候……”

辛应乾先是点头,给他看看眼睛下面的青影,随后笑着叹口气道:“实不相瞒,这些时日在下确实是忙得昏天黑地,无暇他顾。”

“但刘兄也知,在下今年已三十有七,不是少年啦,膝下至今无子,实是火烧房梁,等不得了。幸好王爷垂怜,俯允了数日假期,使在下得以完婚,偷得三两日空闲之后,还要再回去筹备大典的。”

刘绍心想:之前多少年过去,也没见你着过急,怎么这会儿忽然急得火急火燎了?却也没问,只在心中一转,便即作罢。

相比之下,还是辛应乾口中所说的“大典”更为让他在意。

不止辛应乾,狄迈也曾对他提到过,先前夏国朝廷当中早有议论,说夏帝如今已是长城内外的天下共主,应当当着雍人的面,在长安再度登基,以慰臣民之望,也能扬他大夏国威。

无奈狄迈不允,始终找理由推脱,此议才至今没有成行。

后来狄迈受伤,很是病了一阵,尤其一开始的几日全未理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