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万里河山别样红结局 > 第五章 独立自主一(第2页)

第五章 独立自主一(第2页)

在原本历史,对留在“非委”中的人员一直进行打压。黎天才虽然从狱中释放了大批人员,可最终他却死狱中。而罗章龙要不是后来毛点名将其树立为反面典型,以这样一种特殊方式进行关照,恐怕也逃不过有些人的黑手。既然毛给其定了案,罗已无东山再起的可能,对一个过了气的前人士、后来的大学教授,位高权重的有心人也不将他放在心。

此时,闻听于学忠所言,张学良惊问道:“这怎么会?西北又是怎么知道的?”

“那位曾来给总司令讲过马列主义的罗教授,现在西北并已经被看押起来了。”于学忠叹道,“消息应该不假。”

在36年夏,进入西北的各方人士中有位名叫罗仲言的,自称原在河南大学任教,因向往西北才跋涉而来。适逢西北刚成立兰州大学,罗便想到大学里任教,但却被郑建涛等人给盯住。经赵振中确定,罗仲言也就被关押起来。他没说多少,可架不住赵振中知道他的事不少。于学忠得到的消息不过是赵振中借罗仲言的名义说出来的罢了。

“嘿!这可是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眼下局面,输得不冤啊!”张学良喟然叹完,又问道,“孝侯兄,你那位赵兄弟对我们眼下情况有没有好建议?”

“他倒是给我来了封信,说了点建议,可惜……”于学忠一边摇头叹息,一边从怀中拿出一封信递给了张学良,“信在这里,总司令看看便知。”

张学良看完之后,也长叹道:“可惜,有点晚了。要是能早几年看明白情势,我们又何必为他人火中取栗,打死打活!”

在这封信中,赵振中除了问候于学忠,并述说几年来别后经过,针对眼下国内局势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内、对外政策。抗击包括日本在内的列强的入侵,是全国、全民族的大事,是每一个国人的历史责任,决非仅仅属于南京当局所应为!南京当局妥协卖国,国人自可独立自主、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抗战,并非一定要仰仗于南京。若时机恰当,可推翻南京反动当局,成立新的、代表绝大多数民众的中国政府。

二、坚持东北军集中使用。东北军接受老蒋“军队改编”的条件后,很可能会被打散并分派到不同区域使用,被消耗在未来的作战中。为改变不利局面,建议争取东北军在某一战区集中使用。

三、肃清内部,保障团结,提高战斗力。东北军现在良莠不齐,各方势力混杂,为了保持队伍团结和提高战斗力,建议对别有用心的势力予以清除,对心有别属的人员予以遣散,以提震部队人心士气,提高战斗力。

四、坚持自力更生。可以预见,南京当局未来对东北军肯定会在粮饷、装备等方面加以为难。作为应对,建议东北军在从南京方面获得物资以外,还应进行屯垦,以保障供给。

另外,在东北军撤离陕西之前,西北对陕南于学忠部可提供粮食、衣物等方面的帮助;在东北军与他部换防、撤离陕西时,西北可以装备物资换取长武、陇县、略阳三地,以完善西北防区。

五、鉴于眼下局势,为避免西北乃至全国局势恶化,给日军以可趁之机,西北政府无法接纳东北军,敬请谅解。

西安事变发生后,张、杨固然受到各界指责,可西北方面也遭到不少质疑。在老蒋的授意下,南京当局掌握的报纸、电台都纷纷猜测张、杨此举是受西北政府影响。老蒋的意图很清楚,就是借助这种方式来试探西北政府的反应,并进而判断张、杨与西北的关系以及事变对西北局势的影响,同时还借以打击西北在国人的威望和地位。

对于那些别有用心的指责,西北方面当然进行了驳斥。但也由此提醒了赵振中:现在不是接纳东北军的时候!

至于为于学忠部提供物资,则是感谢其当初为赵振中等人提供的便利;而以装备换取三县,除了要完善西北防区的原因外,还有临别赠礼的意味。张学良去职,东北军被改编,以后这十几万人肯定不受老蒋待见,地位则向后娘养的看齐。既然如此,那西北方面不妨提前结个善缘,日后相见也有话好说。

而张学良看完信后,想想自易帜以来,放着偌大家底不思奋发却一直仰仗南京,再想想九?一八以来的种种过往以及眼下东北军的窘迫,大有悔不当初之感。

“孝侯兄,我去后,东北军就交托给你,一切由你处断。这个我会在随后的会议说明。”张学良摆摆手,把于学忠想要推辞的话给挡了回去,又接着说道,“西北这方面的关系,还请孝侯兄妥为处理,说不得,将来也好为弟兄们留条后路。至于和陕北交往密切的那些人,可趁部队改编的机会将其遣散即可,我们就不做恶人了。”

长城抗战期间,张学良因热河失守引咎辞职。在他出国期间,就曾把东北军的事务托付给于学忠处理。而现在,又加了西北这方面的因素,张学良自然没有另找他人的道理。

对,张学良虽然失望,可当下他也做不出翻脸为仇的事情来。其实,原本历史,张学良一意坚持要送老蒋回南京,固然有负荆请罪的意思,可也未必没有看清某些现实、内心失望之下的决然意味在内。

在送老蒋回南京一事,张学良与黎天才早有约定,而两人在行前却没有向周透露任何消息。等周得知之后,张已然飞去。这其中也颇令人寻味。

其后,受刘鼎等人看重的孙铭九等人又挑动东北军少壮派和元老派内斗,并枪杀王以哲,造成东北军的分裂。张学良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正是他亲手创立抗日同志会,正是他在帮助下精心培养的中下级军官,最终将他尽心竭力想要保存、为此不惜发动兵变的东北军给送进了坟墓。

作案后的孙铭九等人却受到周的庇护,安然逃脱。甚至,孙铭九等人后来在抗战中竟投降汪伪当了汉奸!但即便是其有做汉奸的经历,可只因曾捉蒋,孙铭九等人竟仍能在建国后身居高位,经受历次运动而无恙,并得以善终!真个是咄咄,且休休!

与孙相比,张学良胞弟张学思后来却遭遇不幸,或许如此种种就是张学良获得自由后仍不愿回大陆的原因?

在张学良和于学忠预做安排时,张、杨接受老蒋的条件,和平解决事变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处,陕北也在研究今后周边局势的变化,谋求缓和的可能。

“张、杨两部若是离陕他去,老蒋再调中央军进入关中,我们东面是黄河和晋绥军,北面和西面是人民军,南面是中央军,这可是绝地!”老彭亮着大嗓门向与会人员做情况说明,“凭我们眼下的兵力和实力,若不提前做好准备,等老蒋中央军部署到位,我们可就危险了!”

“我早就说北不行,你们非要一力坚持。现在跑到这样一个绝地来,还不如当初我们集中力量南下打四川呢!”一直对北不满的张国焘现在又跳了出来。

“国焘同志,北是中央的决定,这个以后就不要再提了。眼下要紧的是想办法解决我们的困境。”国际代表张浩打断张国焘的牢骚。张浩代表着国际,代表着斯大林,在场的众人里,张国焘可以摆资格和其他任何人争个脸红脖子粗,可就是不敢和张浩争。

“我们现在队伍也不多,在陕北虽然只有十来个县,可也是个不错的根据地。地盘小,我们以后再发展就是了。”朱老总操着浓重的川音笑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