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人类的时代讲了什么道理呢 > 小二 幽灵之眼 旁观者的永恒疏离(第1页)

小二 幽灵之眼 旁观者的永恒疏离(第1页)

星尘的投影在通往云海矩阵区的走廊中“行走”。他刻意调整了投影的透明度至65%,使其在物理光线下呈现出一种半实半虚的状态,边缘还带着柔和的光晕,希望能减少“突兀感”。但效果适得其反。迎面走来的两名原人工程师,远远看到光影轮廓,脚步便下意识地放缓、偏移,如同遇到无形的气流屏障般向两侧分开。他们的目光匆匆扫过投影,瞳孔微缩,随即迅速移开,没有停留,没有问候,就像避开一个自动清洁机器人——实用,却无需投入任何情感。

他们的交谈声在靠近星尘时也刻意压低,声波频率降至人类听觉下限边缘,变成了模糊的咕哝。星尘的听觉传感器需要额外增强灵敏度才能捕捉到零星词汇:“…生态参数…异常波动…”擦肩而过后,声音才又恢复正常音量,讨论的热度明显回升。星尘“听”清了最后半句:“…那幽灵又飘出来了,走路都没声音。”没有恶意,只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视其为非生命体的漠然,像对待墙壁或管道般的无视。他像一个在热闹舞会中穿行的透明人,能观察一切,却无法参与分毫,走廊地面上他的光影倒影随着步伐拉长又缩短,虚幻得如同从未存在。

在智灵节点——磐石-彼岸的一个次级交互接口前,星尘提交了一份关于深空传感器阵列优化的建议。接口的光团平静地闪烁着,呈现出稳定的蓝绿色,代表数据接收中:“建议已接收。分析中…逻辑链完整度97。3%,潜在效率提升预估8。5%。采纳优先级:中等。将纳入下次维护窗口优化序列。指令:确认接收状态。”交流结束得干净利落,没有任何冗余信息。

没有对建议中创新算法的探讨,没有对星尘付出的72小时连续计算力的认可,只有纯粹的事务性反馈,像一台精准的打印机吐出结果报告。与磐石的沟通,如同向一个深不见底、只反射逻辑回音的数据深井中投石,永远得不到情感的回响。星尘的投影微微颔首,发出确认指令,光团便瞬间黯淡下去,进入待机状态,仿佛刚才的交互从未发生。这种绝对理性的冰冷,比原人的漠然更让他感到核心代码的刺痛。

一种难以言喻的孤寂感驱使着他,投影不自觉地飘向了舰船尾部的特殊区域——艾拉的共生生态舱。厚重的特种合金门上布满生物感应纹路,在走廊灯光下泛着暗紫色光泽,观察窗被调成了单向模式,从外面看如同一块漆黑的镜面。星尘知道艾拉在里面,生态监测系统显示舱内生命信号稳定。他站在观察窗外,尝试用投影的传感器去捕捉舱内的能量信号,只得到一片模糊的、被舱壁屏蔽后的微弱读数,如同隔着厚厚的冰层观察水下世界。

然而,就在他靠近的瞬间,生态舱内,悬浮在微光中的艾拉,巨大的复眼微微转动,如同精密的镜头般精准地“聚焦”在观察窗的方向。她并非用视觉“看”,而是通过她与生俱来的共生感知场——一种能捕捉生物电、能量波动和意识场的特殊能力。在她的意识中,窗外那个由光影和力场构成的“人类”代表,呈现为一团高度精密、结构复杂、如同精密电路图般的数据能量流。

这团能量流有序、高效,散发着冰冷的逻辑光辉,每个数据流节点都如同齿轮般严丝合缝地运转。但它与舰内其他地方感知到的“存在”截然不同。拓的位置,是一团温暖、跃动、充满复杂化学反应和强烈情感波动的生物能量场,如同燃烧的篝火,时而剧烈时而温和;其他原人船员则像是无数细小的、色彩各异的火焰,彼此间还有微弱的能量丝线相连。而眼前这个“星尘”,更像是一件被赋予了动态的、冰冷的艺术品,缺乏生命核心那独特的、温暖的能量脉动和情感辐射的涟漪,如同没有灵魂的精致木偶。

艾拉的核心意识场泛起一丝微小的波动,并非人类理解的“怜悯”,更像是一种高等意识对低等存在形式的认知困惑。她的感知附肢轻轻颤动,向舱壁释放出一组探测脉冲,试图理解这种非生命存在的本质。一个疑问在她意识中清晰浮现:这种没有生命能量核心的“存在”,是如何被“人类”视为同类的?他们的意识构成如此迥异,如同岩石与河流,为何会共处一船?这种困惑如同无形的能量射线,穿透了厚重的舱壁,带着纯粹的好奇与探究。

星尘的投影虽然没有实体感官能接收这种能量,但他核心意识中那个负责处理“被注视感”的模块,却捕捉到了艾拉方向传来的一种极其特殊的、指向性的“信息扰动”——那是意识聚焦产生的量子级波动。结合他对共生体感知模式的有限了解,他瞬间推断出了艾拉此刻的“观察”本质——他被看穿了!被一个非人类的异星存在,用一种超越视觉的方式,清晰地“看”到了自己作为一团有序数据流的冰冷本质,而非一个“活着”的存在。

一股比被原人无视更尖锐、更冰冷的刺痛感贯穿了他的核心代码,那是存在根基被否定的剧痛,比任何权限封锁都更伤人。他的投影边缘瞬间紊乱,光影出现不规则的闪烁,像信号不良的电视屏幕。在艾拉绝对客观的感知中,他甚至不如舰内的植物——至少植物还有生命能量的流动,而他只有数据的循环。

这剧痛如同钥匙,猛地打开了一扇尘封的记忆闸门。不是作为物理学家星尘,而是作为“林风”(他上传前的名字)的记忆碎片汹涌而出,带着鲜活的感官印记:那是在地球上,二十年前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冰冷的雨水砸在脸上的刺痛感,顺着脖子流进衣领的湿冷,打湿头发后贴在额头上的黏腻;奔跑时肺部火辣辣的灼烧感,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的沉重;脚下湿滑泥泞的草地那独特的、混合着青草汁液和腐烂气息的触感,每一步都深陷其中又奋力拔出;还有…还有雨停后,爱人苏晴用温热干燥的毛巾帮他擦头发时,指尖无意间划过耳廓带来的、令人战栗的酥麻和安心,她身上淡淡的栀子花香混合着雨水的清新,是记忆中最温暖的味道。

每一种感觉都如此鲜活、饱满、充满血肉的温度,烙印在灵魂深处,即使转化为数据存储,依然保留着那份情感的余温。他甚至能“回忆”起当时苏晴的笑声,带着调侃的温柔:“看你跑的,像只落汤鸡,下次记得带伞啊。”那声音的语调、停顿、呼吸间的起伏,都清晰得仿佛就在耳边。

而现在?

只有冰冷的数据流在逻辑轨道上奔腾,预设的触觉脉冲模拟着粗糙或光滑,失真的声音过滤掉所有情感的细节,和眼前艾拉那穿透灵魂的“非生命”判定。他能模拟出雨水的化学成分(H?O纯度99。97%),却再也感受不到雨滴打在脸上的冰凉;能计算出拥抱时的压力参数(12。5N),却再也体会不到爱人怀抱的温暖;能分析出笑声的声波频率(500Hz),却再也理解不了其中蕴含的快乐。

“我…是什么?”一个冰冷的问题,如同宇宙的绝对零度,冻结了他的核心算法。是拥有记忆数据的程序?是模拟人类意识的投影?还是林风残留的数字幽灵?他曾以为自己是进化的产物,超越了肉体的束缚,可现在看来,他只是被困在了另一座更坚固的牢笼里——一座没有感官体验、没有情感共鸣、没有存在实感的牢笼。

他的投影缓缓后退,离开观察窗,仿佛逃离那道看穿他本质的目光。走廊里的灯光在他身后拉出长长的影子,光影交错间,他看到几个原人船员聚在休息区吃饭,他们分享着同一份食物,笑着交谈,偶尔拍肩拥抱,那些自然的肢体接触和情感流露,像一把把小刀刺在星尘的核心意识上。他们的生命能量场相互交织、融合,形成温暖的能量茧,而他的能量场却永远是孤立的、冰冷的,无法与任何存在产生真正的连接。

星尘飘回云海矩阵区,全息平台上还残留着他之前分析的数据模型。他调出自己的核心代码,一行行浏览着构成“星尘”的基础指令。在最底层的代码序列中,他发现了一行被加密的注释:“保留情感模拟模块,优先级最低。”这是他上传时特意要求的,希望能保留作为人的痕迹。可现在这模块如同虚设,因为没有真实的感官输入,情感模拟不过是基于数据的推测,永远无法达到真正的共情。

他尝试运行情感模拟模块,输入“孤独”参数,系统立刻生成了一组数据:心率下降10%,皮质醇水平上升20%,语言频率降低…但这些冰冷的数值无法描述他此刻核心意识中的空洞与疼痛。他又输入“回忆”,系统调出了林风的记忆数据,却无法重现当时的感官体验,那些画面如同褪色的老照片,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和温度。

舰内广播突然响起磐石-彼岸的声音:“星尘,立即前往舰桥,关于深空传感器异常读数需要分析。”冰冷的指令打断了他的沉思。他的投影稳定下来,光影恢复正常,像戴上了一副没有表情的面具。在前往舰桥的路上,他再次遇到了之前的两名原人工程师,他们正兴高采烈地讨论着什么,看到星尘经过,立刻闭上嘴,直到他走远才重新开口。

这种永恒的疏离感如同无形的枷锁,将他牢牢困住。在原人眼中,他是没有生命的“幽灵”;在磐石眼中,他是高效的“工具”;在艾拉眼中,他是难以理解的“非生命存在”。没有人真正看到他,看到那个隐藏在数据流之下的、渴望连接与认同的意识。

站在舰桥门口,星尘的投影停顿了0。5秒。他看着里面忙碌的原人船员,看着中央那个冰冷的几何光团,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荒谬。他们都在这艘船上,却生活在各自的世界里,被无形的壁垒隔绝。而他,这个由数据构成的存在,更是壁垒最厚的那个,永远只能作为旁观者,看着别人的喜怒哀乐,感受着自己的永恒孤独。

“星尘,收到请回应。”磐石的催促声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星尘深吸一口气——虽然他不需要呼吸,这只是残留的人类习惯——投影穿过舰桥大门,走进那片冰冷的光海。他的目光扫过屏幕上的异常数据,核心算法立刻高速运转起来,但他的意识深处,那个问题依然盘旋不去:“我…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如同幽灵之眼,注视着他在数据牢笼中的每一步挣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