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清宵莫名觉得有些可笑。
天下的儒者!
竟是这般模样,说到底都是一群凡人罢了。
无非是受到天恩眷顾罢了。
朱圣一脉能形成如此规模,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儒道独一无二的眷顾,成为读书人,增加天地之间的阳力。
恰好出现了一位朱圣,成为了拉拢天下读书人的金字招牌,只怕朱圣本人也想不到,自己死后五百年,会变成这种模样。
人和,朱圣一脉都是一等一的人精啊,看似简单的手段,却完美执行。
当然这也离不开必然的自然规律。
就好像王朝一样,一旦建立王朝,再没有天灾人祸,也没有外敌的情况下,将会迅速扩张,然而就一定会衍生出贪官和清官。
这是必不可少的。
但有一点,许清宵格外的清楚。
天地之间,万物皆然遵循自然规律,阴盛阳衰,阳盛阴衰。
没有不朽的王朝,也没有永恒的存在。
当一个王朝,大部分都是贪官的时候,那么这个王朝也即将走到了末路。
而当文宫这种势力,满脑子都是围绕利益之时,那么这个势力,也即将走到了末路。
欠缺的,无非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件事。
大厦不会突然倒下,但当大厦倒下的时候,也是极快的。
朱圣一脉。
走到了末路了。
望着月色。
许清宵沉默了许久。
一直到卯时。
科举第二会考来了。
许清宵从院中走出,缓缓来到了主考地点,如昨天一般。
只是他将原本的试题收回了,取而代之,换了一个新的试题。
主考地点,参与科举的考生们,已经落座下来了。
王新志等人早早来了,许清宵是掐着时间来的。
“我等拜见许大人。”
这一刻,考生们以及其他考官纷纷朝着许清宵一拜,但周仁明这批人依旧是坐在那里,连站都不站起来。
他们似乎觉得自己昨日让许清宵吃瘪了,所以今日比昨日更加莫名嚣张起来了。
许清宵连看都没有看他们一眼。
只是点了点头,将试题交给王新志。
紧接着回到自己的主考官位上。
拿到试题。
王新志也没看,而是看向众考生道。
“科举开始,众考生准备。”
说完此话后,众人回到自己的座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