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大明祥瑞宣德年制款 > 第八十章归途与抓捕一(第1页)

第八十章归途与抓捕一(第1页)

第八十章归途与抓捕【一】

杨凤的父亲听到爱女终于有看得上眼的少年,虽然听杨凤说男方年纪幼小些,他也没有过分在意,当下杨凤的父亲还取笑爱女:‘‘风儿,枉顾你平时自诩聪明了得,怎么对自己的事情竟然糊涂至此,你既然显露女装与解淳见面,他也和你相处得不错,这便证明他对你有好感,你怎么不试探让人提一下亲事,到最后才后悔莫及,现在只有让你姑姑姑父出面提亲,为你操劳一番。’’杨凤的父亲亲书一封书信,让人快马送往延安府城妹夫处,让他出面为杨凤的亲事操劳。

回宜川县途中,天色突然大变,下起毛毛细雨,王鏊把解淳叫进马车內叙谈,无意间提及今年黄河决堤之事,并对解淳在乡试时,对治理黄河的文章大加褒奖,但由于乡试时的文章太短,根本就说不清治理黄河的详实步骤,于是又趁此良机向解淳提起,希望解淳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治黄理念。

明朝时期的黄河,是从鞑靼境内流经陕西宜川,在怀庆府、洛阳转而向东,经开封府、徐州府、宿迁等地,在中途接通大运河,从张家集处,转而向北并入大运河道,流经济宁府,过临清至天津、京师【北京】,从天津处入渤海,为的就是将南方的漕粮,运输到北方京师等地。

由于黄河水携带沙石太多,时常堆积淤塞,致使黄河水道不畅,使得黄河成为大明境内的一条悬河,据历史记载,光弘治年间就有多次黄河决口溃堤,弘治二年、四年、五年、、、等多年溃堤,伤亡人员众多,也浪费了不少人力物力,成为弘治朝君臣执政路上的绊脚石。解淳在后世网络上,看过网友们评论明清时期治理黄河的帖子,并多次参与讨论研究,但这都是后人凭空想象的意淫治理方案,因为清朝时黄河已经由铜瓦厢决口,东流进入渤海,不再向北方流淌,也间接的使北方河水断流,使得北方大面积的土地时常干旱,造成物产不丰。

解淳仔细询问黄河的具体情况,才知道如今北方京师的漕运,多由黄河运送至北京城,他便好奇地问道:‘‘王大人,既然黄河不好治理,何不用海路运输粮食,而抽出人力物力治理黄河,集多方意见治理黄河,而不是堤决堵堤,然后再一次决堤,如此劳民伤财何时是个头啊?’’

王鏊仔细一想也有道理,只是这关乎解除禁海的重大决断,却不是解淳目前能够知晓的秘闻,但他还是大增兴趣,与解淳仔细讨论起治理黄河的话题,解淳便将后世治理黄河水的理念道出:‘‘既然黄河水多携带泥沙,淤积多了便会决堤,何不先治理泥沙,派遣专人探查黄河源头,看其源头地势水土,然后展开治理。中游宽河滞沙,下游束水治沙,三管齐下,黄河自会驯服。’’

解淳见王鏊只是眉头紧皱,好像在思量着自己的建议靠不靠谱,便接着说道:‘‘到时开展海上漕运,若能成功实行海上漕运,可直接将黄河水从宿迁东入大海,如此黄河水不经运河向北方流淌,可减轻黄河两岸大堤的压力,也可使得黄河携带的泥沙东入大海,久而久之,可在海边建成砂石岛屿,几经变化又成为沃土良田,大人何不和朝中重臣们尝试着慢慢进行整治。当然这都是我臆想出来的想法,具体能不能施行,还得诸位大人们仔细考量才行。’’

王鏊惊异地望着解淳:‘这小子也知道治理黄河的二种办法,看他款款而谈的样子,好像还有妙招未用吧?’其实明朝时期对于治理黄河,便开始分为两种意见,朝中大臣根据这两种意见又分为两派,一派主张束水筑堤,以水冲沙,后世证明虽然短时间内有效,但会使泥沙越积越多,使黄河水成为地上的‘悬河’。

第二派便是宽河滞沙,采用宽河蓄滞洪水和泥沙,加高加宽大堤,蓄积洪水和泥沙,还可以用来浇灌土地,后世虽然证明确实有效,但明朝时期有那个人力和物力吗?像后世一样建立起十几甚至几十座大型蓄水水库,解淳对此抱有极大的怀疑,于是他便打擦边球,中游宽河滞沙,下游束水冲沙,再采用上游治理泥沙的来源,三管齐下,也许有一点作用吧。

王鏊在问及治理黄河的详细步骤,解淳只是推说,这是他在书店中抄书时,看到有治理黄河的书籍,自己临时想起的一点想法,那里有具体的治理方略,之后他拒绝再谈及治理黄河的话题,推脱自己年纪幼小哪里懂得治理黄河这等大事,之前只不过是自己胡乱猜想的想法,还不知道有没有用处呢?

王鏊也知道与解淳谈论治理黄河一事,确实是难为他了,毕竟是一稚龄少年,虽然聪颖多智,也有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见解,但毕竟是治理黄河这种国家大事,他能说出这些观点,已经是属于不易,于是就停止追问治理黄河一事,仔细询问起那三种果子之事。

解淳听谈及三种果子,顿时兴趣高涨:‘‘王大人,这种黄灿灿的果子叫做‘玉米’,在地下结果的两个果子,其中的一种果子是圆形或椭圆形小一点的果子,我与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土豆’,那种长些的长圆形的果子,因为外皮多为红色,又与药材中的薯形药材想象,我就命名为‘红薯’。’’

紧接着他又重点介绍三种作物的优劣性:‘‘三种作物中玉米产量最少,但收获时它的果实已经半干,与麦子、稻米一样可作为主食,用碾子碾成粉末后,加水和成糊状做成饼子,与麦面稻米面做成的饼子一样好吃。土豆产量极高,亩产一二千斤【明时十六两为一斤】却是湿重,虽然煮熟后就能吃,我想也只能作为副食食用。据我父亲实验种植,一年可分为春夏两季种植,但土豆需要土地肥沃,不太抗旱和抗涝,要求精细管理,而且不提倡连年种植,否则容易出现病症,以致颗粒无收。至于第三种红薯最为高产,一亩地可产四五千斤【十六两一斤】,当然也是湿重,也是煮熟就可以食用,也可以切开晒干后,碾成粉末与玉米麦子稻米一样做成面食,但那时它的重量已经减少许多。’’

解淳看看王鏊一脸喜色,又加上一句令人喜悦的话语:‘‘这红薯还有一个好处,不太喜肥土,干旱贫瘠的土地一样可以种植,不喜潮湿喜爱干旱土地,最适合我大明朝遗弃拋种的山区土地种植,据我父亲试种,也可分春夏两季种植。’’

王鏊闻听完后,顿时大为惊喜,用手拍拍解淳的肩膀,大声夸奖道:‘‘果真如此,若子厚所言不虚,子厚父子二人可是造福于大明子民,为大明江山立下极大的功劳,以后可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解淳却是腼腆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回应道:‘‘这只不过是机缘巧合,我被那头老狼追进迷魂谷内,侥幸脱险之后,我在山谷中到处游荡,也是饥饿难忍和好奇心理之下,才冒险尝试着吃了几口,本以为是药材极难下咽,没有想到极为美味,于是我就尝试着,把三种作物一一尝遍,发现都是能食用的粮食作物,就带出谷外交由我父种植。’’

解淳面带羞意的继续说道:‘‘真得说起功劳来,我祖父和我六位父辈都有极大功劳,不仅大力支持我,还多加试验种植,若是我来试验种植,还不知能不能成活呢?更别提又实验出种植经验和作物习性,真是术业有专攻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