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名叫柯长良,是个家生子,萧慎幼年时他就在身旁侍奉。
萧慎很信任他,因而出行时,就只带了他一人。
为了不让人注意,特意租了一辆马车前往周国。
离边境渡河还差半米时,被夏国官兵截停。
萧慎被喝令下车搜查,受到了他今生最大的耻辱。
领头的是位叫陈松的将军,对围观群众说,名冠天下的大儒萧慎是夏国的叛徒,他准备带着夏国的军事图潜往周国。幸得萧家老管家大义,及时向官府禀报了此次事情。
接下来,柯长良在萧慎震惊的注视下,当真呈上了他“通敌”的证据。
这一刻,萧慎才知柯长良早已被朝廷收买。
同时,他很庆幸那几位学生没有被搅进此事。
边关的民众对萧慎没有多少了解,憎恨着他是奸细。
在萧慎被戴上枷锁押入囚车游街时,便不断朝他投掷烂菜石头等物。
陈松很得意他受到屈辱,想就这么一直押着入京。
走出边关的城镇后,闻讯赶来的大批学子,集体堵住囚车抗议。
没有朝廷的审讯,为何就被定下了罪名?
柯长良的证据就一定是真的吗?
难道不可能是伪造、诬陷吗?
前往周国就一定是叛徒吗?
朝廷从没有明文规定,国人不能前往他国。
夏国与周国不过一河之隔,两国尚且可以贸易往来,学才怎就不可前往周国。
这纯粹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陈松没有办法回答。
迫于压力,没有再让萧慎坐囚车,但枷锁不能脱下。
学子们自发地租来马车,让萧慎乘坐,并一路护送他进京。
进京后,萧慎被投入天牢。
在刑部受审时,他死都不肯认罪,官员一时拿他没有办法。
在京城,他的名望毕竟大,狱吏们倒没有特别为难他。
甚至有个狱吏偷偷泄露,其实这一切,都是受当今皇帝指使。
天牢外,萧慎的朋友和学生在积极想办法营救他。
这时候,柯长良在家中留下一封揭露事情真相的长信,上吊自杀了。
在信上说,朝廷有人挟持了他一家老小,逼迫他出卖萧慎。
他没有办法,照办了。
但即便如此,朝廷仍然将他家人杀死,现在把魔爪伸向了他,欲杀人灭口。
柯长良的信不知被何人得到,悄然公布于世,天下哗然。
魏辞凡知晓后,恼羞成怒,更加快了他要处死萧慎的想法。
只要萧慎死了,所有的威胁就不会存在了。
但魏辞凡又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处死他。
于是秘密下旨,让人夜间赐他毒酒,事后就说萧慎逃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