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崇祯儿子活了多久 > 第252章 赈灾十策一(第1页)

第252章 赈灾十策一(第1页)

布置完一切后,朱慈烺便让众人散去,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去,毕竟时间只有三天。

众人也自知时间紧迫,也都匆忙各自离去,大厅里只留下了朱慈烺和张君。

“张同知,你怎么看待朱纯臣这件事?”

朱慈烺突然问出这么一句话,让张君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思索一番后,张君才回答说:“殿下,臣从军武出身,依臣之见,我朝对于文人大臣待遇太过优渥,天启年间,文臣尚有魏忠贤等一众太监制衡,而现如今,朝廷文臣一家独大。”

张君一边说一边偷偷观察朱慈烺的脸色,见朱慈烺面色平和后,他才又继续说道。

“没有了制衡的文臣,便肆意妄为,欺上瞒下,大肆敛财。当今圣上可能对文人所作所为有所察觉,所以才信任重用朱纯臣,而朱纯臣身为勋贵,不思报答浩荡皇恩,却和文臣亢泄一气,意图不轨,该杀!朝中乃至天下文臣大多徇私守旧,误国误民,更该杀!”

“所以臣以为,杀朱纯臣只能治标,只有改变天下文臣一家独大的局面,或者改变文臣的思想才能治本!而要改变这些,就需要改取官之制,下面的臣不敢多言!”

朱慈烺摆了摆手,并没有强迫张君继续说下去,因为张君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显然完全扭转大明的局面,最根本的还是改变大明的选人用人制度,说白了就是要将科举改革,可是先不谈改革科举的阻力有多大,哪怕就是提一下这个想法,可能都会被全天下的官员和读书人用唾沫淹死,所以张君不敢说明白!

但是,朱慈烺知道,这科举制度是一定要改的,至于怎么改,他还在构思中。

朱慈烺不再思索这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还不着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完成自己对崇祯的承诺。

年末平定国内叛乱,明秋解决饥荒!

这句话说起来很轻松,但是只有做的人才知道其中有多困难,但是朱慈烺别无选择,他只能迎难而上。

朱慈烺又叮嘱了张君几句,让他抓紧时间,三天之后,他要看结果。

张君自然满口答应。

朱慈烺离开了死牢后,便回到了自己的寝宫,这几天朱慈烺也确实忙坏了,现在事情基本上已经全部安排稳妥,只等坐看凌迟朱纯臣。

朱慈烺虽然两世为人,但是还没有看过凌迟,因此朱慈烺对此想想还有点好奇!

这三天时间,朱慈烺一直待在自己的寝宫中。

除了伺候朱慈烺的太监王厚外,没人知道太子殿下这三日做了什么,而王厚也只是看到朱慈烺在奋笔疾书,写的东西他也不甚明白!

其实,朱慈烺这三日在自己寝宫中确实没有闲着,待朱纯臣等人伏诛之后,朱慈烺自然是要前往保定府同孙传庭大军汇合,平剿起义军的。

平剿后,便要着手赈济河南一省灾民,所以朱慈烺利用三日时间,自己制定了河南赈灾十条。

一是均田地。河南一省因为旱灾和兵祸,早已乱成一锅粥,很多地主大户被李自成洗劫一空,而李自成洗劫地主豪绅的田地也大都分配给了灾民。

这正好为朱慈烺实施均田地政策提供了良好基础,原来兼并了农民大量田地地主也已经被李自成砍了,阻力也会少很多。

所以,朱慈烺准备在河南实施后世土地承包制,按人头将土地均分到户,由户种植!

二是免赋税。李自成在河南打的旗号也是迎闯王,不纳粮,效果非常好,李自成也因此深得河南省民心。

朱慈烺到河南后,准备五年不收取河南赋税,其实朱慈烺知道,现在的河南即使不免赋税也根本收不上来什么粮食,做个顺水人情,收割一波民心很划算!

三是整吏治。大明的官员有守土护民之职,而李自成进入河南后,很多府、县官员要么弃城而逃,要么开城迎敌,这两种行为都是死罪,朱慈烺寻死自己到河南后,可以借机砍了一批贪官污吏的脑袋,这样做阻力会很小。

然后再选拔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上来,朱慈烺让骆养性在河南搜寻德才兼备的文人士子的原因,当然了,对于骆养性挑选的文人士子,朱慈烺将会亲自组织考核,以免又选了一群只知道之乎之也的腐儒!

四是开沟渠。河南饥荒的根本原因是大旱,而解决旱灾的根本办法就是修建水利设施。朱慈烺到了河南后,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施粥赈灾。

施粥赈灾不仅枉费朝廷财力,而且吃饱了没事干的灾民还容易闹事。

朱慈烺到河南准备实行以工代赈,组织河南灾民大规模修建水利设施,给做工的灾民提供伙食和工钱。

五是推番薯。番薯和马铃薯不仅产量高,而且抗旱,让农民使用做工挣得的工钱从自己手中购买种苗,明年三四月份种下,秋天便可丰收,只要明年番薯和马铃薯大丰收,河南一省将不会再有饥荒。

六是设农所。番薯和马铃薯毕竟是新玩意,河南省农民虽然勤劳,但是对番薯和马铃薯的种植和打理肯定是不懂的,所以朱慈烺准备每一个里甲也就是110户农民,设置一个农所,每个农所配所正和所副各一人,负责一个里甲的农业指导!

七是开作坊。水利设施的修建虽然能解决男性劳力的吃饭问题,但是河南的灾民不仅有男人呀,还有很多妇人,朱慈烺将会以皇家制造局的名义在河南开办五琼浆、舒服皂、香水、琉璃、水泥以及弹药填装作坊,让河南灾民中妇人来从事这些比较轻松的劳动,充分发挥利用劳动力,也可以赚钱工钱。

八是办学校。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孩子就是大明的未来,就是华夏的希望,在河南开办新学,实行五年小学义务教育,三年中学教育,通过中学教育的可以通过考试选拔进入皇家科学院学习,然后根据所学的专业分配到各个岗位上去!

开办学校,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喜欢崇祯:朕儿子这么强,为何上吊?请大家收藏:(www。630zww。com)崇祯:朕儿子这么强,为何上吊?【630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