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偃五年七月二十日夜(公元前243年)。
黔中守军趁夜出城夜袭巴侯军,黔中军放起大火,火烧连营。
巴军营寨由于过于密集,而且皆安扎在林木茂盛之处,面对火攻,巴军大败。
火势熊熊燃烧,巴军士兵四处逃窜,哭喊声震天动地。黔中军乘势掩杀,巴侯军中一片混乱。巴侯眼见大势已去,欲组织亲兵突围。然而黔中军早有防备,将其退路一一截断。
此时,巴侯身边仅剩下数百名亲信,个个身负重伤。黔中军将领高声喊道:“巴侯,降者免死!”巴侯仰天长叹,想起出征之前的壮志豪情,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心中满是悔恨。但他身为一方诸侯,怎肯轻易投降受辱。于是,巴侯拔刀高呼:“吾等宁死不屈!”率领剩余亲卫冲向黔中军阵。
黔中军一拥而上,双方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巴侯力战而亡,其余巴军或战死,或被俘。这场战役以黔中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战斗终于落下帷幕,硝烟弥漫之中,巫县令面色苍白地凝视着眼前这片血腥的战场。残肢断臂、鲜血染红的土地以及四处散落的兵器,无一不让他感到阵阵寒意从脊梁上升起,心中更是余悸未消。
就在这时,郢城令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走来。他望着巫县令,眼中满是忧虑与疑惑,开口问道:“不知君对此战之后的局势有何看法?下一步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巫县令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沉思片刻后,他缓缓说道:“以我黔中的兵力和实力,虽然此次能够勉强抵御住巴军的进攻,但若是面对强大的秦军或是楚军,恐怕就力不从心了。
他们无论是军备还是战术素养都远胜于我方,若秦军或楚军来之,黔中必沦陷矣!”
说到此处,巫县令不禁重重地叹了口气,脸上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担忧。
郢城令听到这话,不禁微微一愣,脸上露出些许疑惑之色,迟疑地开口问道:“那……大人您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呢?”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巫县令,心中暗自揣测着对方接下来可能要说的话。
要知道,巫县令此前率领着黔中的守军,采用火攻之计,成功地将敌军的营帐烧成一片火海,从而一举击溃了多达五万之众的巴军!这场辉煌的胜利不仅令敌军闻风丧胆,也使得郢城令对巫县令钦佩不已。正因如此,此刻郢城令对待巫县令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就连称呼都变得格外恭敬起来。
只见巫县令眉头紧锁,面色凝重地缓缓说道:“我们得给自己给黔中找条出路了!”
郢城令听闻此言,眼神一亮,急忙问道:“大人可是已有良策?”
巫县令摇了摇头,踱步说道:“现今七国纷争,黔中地处要冲,各方虎视眈眈。若想求生路,唯有选择一国倒戈。”
郢城令面露难色:“倒戈?可我们该倒向谁?秦国还是楚国?”
黔中百姓对秦国还是楚国都没什么好感,他们原本是楚人,结果后来鄢郢之战,白起破黔中,害的他们沦为秦人,饱受压迫。
后来楚国好不容易收复黔中,楚王又将他们视作秦人继续压迫。
只有魏国,对他们的态度稍微好些,没有过度压迫。
但魏国也已经把他们抛弃了,所以郢城令在心里对秦楚这些大国都是没有好感的。
不仅是他,整个黔中郡,对秦楚也没多少好感。
黔中百姓真的不愿意再给秦楚当牛马了。
巫县令停下脚步,目光坚定:“我决定倒戈秦国。”
“什么!”郢城令满脸惊愕之色,瞪大双眼,嘴巴张得极大,仿佛能塞下一个鸡蛋,一时间竟合拢不上来。他颤抖着手指着对方,声音因极度的震惊而变得有些尖锐:“您……您知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说些什么啊?想当年,咱们跟随秦国之时,那秦国人可丝毫没把咱们当人看呐!
他们视我等如同牛马一般,驱使奴役,毫不留情。老百姓们辛辛苦苦地劳作整整一年,却根本留不下多少粮食。
难道如今,您竟然想要让我这黔中的百姓们再次陷入那种水深火热、任人宰割的境地吗?再次沦为那毫无尊严可言的牛马吗?”
巫县令目光灼灼的看着他,问道:“如果不倒戈秦国,我们还有什么其他出路吗?”
郢城令沉思的片刻以后说道:“我们倒向赵国怎么样?”
这话一说完他就后悔了。
赵国倒是执行仁政的国家,田秀对百姓也是出了名的好。
但是坏就坏在赵国距离黔中实在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