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这话一出,众人顿时都来了兴趣,纷纷扭头看向宋易。
说实话,对于宋易的诗名,他们都有所耳闻,可是在场中人除了金绣娘等人外谁也没有亲身经历过。
作诗?劳资现在最愁作诗了。
宋易干笑道:“陛下,还是不要了吧?这看看灯火猜猜字谜那不是挺好的嘛!”
李世民黑着脸。
“你这是跟朕讨价还价吗?”
宋易顿时语塞。
妈的,你是老大你说了算,宋易不得不屈服在李世民的淫威之下。
“陛下,这诗我一时半会儿没有,能用长短句替代不?”
这长短句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词。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所以如唐诗一样,被后人惯以宋词之称谓。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
“长短句也行,你自己看着办吧!”
既然这样,宋易也就不再推却了。
说到上元词,谁还能比得上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呢!
于是宋易缓缓踱步,开口吟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停顿一下,又继续念道: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周围一片安静。
在初听到是长短句的时候,众人难免有些失望,他们觉得长短句终究少了几分诗意和韵味。
然而当他们听完第一句的时候就已经怔住了,这首长短句竟然一点儿也不比诗歌逊色,甚至在某些场合还犹有过之。
李世民不禁赞叹道:
“宋小子,不错,原以为你只是写诗厉害,没想到这长短句也是做的这般美妙。
特别是那最后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简直是神来之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