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声音平静温和,像是在叙述一些安详温馨的故事,和舒晴所体会到的心情全然不同。
他顿下脚步,忽然侧过头来望着她,“你会怎么看待我这种行为?可耻,可笑,还是可怜?”
“我觉得很正常,而且你处理的方式十分平静,一点火药味也没有。”她十分自觉地产生了代入感,“换做是我,也许会做出更极端的事,估计会和我妈大吵一架,然后说出老死不相往来这种话。”
顾之笑了笑,“那要是你知道在那段冷战的时间里,她其实已经病入膏肓、药石无救了呢?”
舒晴浑身一僵,难以置信地抬头看着他。
又是这样的冬夜,依旧是昏黄的路灯,凛冽的寒风。
可是上一个夜晚,她听他说着那些温暖的安慰话语,像是走进了春日的花园。
而今夜,在听着他的故事的同时,她终于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一种来自冬夜的寒意。
顾之去法国读研后的第二年,母亲就因为便血被送去了医院,诊断结果为结肠癌晚期,医生预测她活不过半年。
结肠里的肿瘤已经呈菜花状了,也就意味着她连排便都有困难。
术后虽然把那一段切去了,然而癌细胞早就通过整个消化道扩散到了胃部和肝部。
母亲坚持不肯告诉他,更不准身边的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向他透露半点消息,因为在法国求学的艰难她一清二楚,要克服语言障碍,要在外工作以支付高昂的住宿以及日常费用,而更为紧要的是,法国的教育体系极其严格,要想顺利取得硕士学位,比国内的难了不知多少倍,花费的精力也不难以想象。
她不愿意在最后的时刻成为儿子的拖累。
人之将死,最后一点时间又能拿来做什么呢?她是个坚强的人,没有拿来伤春悲秋,只是把最引以为荣的儿子拿来当做最后的慰藉,只可惜形式太过惊天动地,带给了顾之一定的心理抵触。
顾之用了两年时间读完了医学硕士,参加最后答辩的前两个月,忽然接到了父亲的电话,说是母亲在前一天半夜去世了。
他整个人都懵了,全世界都像是被按下了静音键,一切声音都消失了,只剩下胸腔里剧烈的跳动声。
父亲竭力克制着哽咽的声音,转述了母亲临终时神志不清却还艰难说着的那句话:“我儿子拿了法国政府的奖学金……”
顾之的声音很低沉,“我从未想到,原来她是如此在意这件事,那点微不足道的奖学金竟然带给她这么深刻的印象,直至生命的尽头,也还在念叨着。”
有雨点落了下来,舒晴怔怔地望着他,“下雨了……”
顾之恍若未闻,抬起头来平静地看着远方的夜色沉沉,然后才如梦初醒地对她微微一笑,“嗯,下雨了,回去吧。”
舒晴的步伐不知为何忽然变得很沉重。
原来并不是只有她才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历了这么自以为苦情又黑暗的时刻,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意展露于人的伤疤,揭开它需要很大的勇气。
*
这一次去顾之家里,一切对她来说都算是轻车熟路。
顾之没有再多说什么,从柜子里抱出干净的被子替她铺好,看了看时间,还早,便问她:“要不要看书,或者上网?”
她走进书房去挑书,这一次要谨慎很多,以免又拿起一本法语原著看得晕头转向的。
很快发现书房里有一个架子专门用来陈列他收藏的影片,舒晴很感兴趣地走近去看,多数是国外的一些原声影片,当然,也不乏中国的经典影片。
顾之站在门口,手里捧着被热水,含笑问她,“要看电影吗?”
“可以么?”她有些雀跃,“不过我怕你要用电脑工作,在客厅看会不会影响你?”
他失笑,“舒晴,放假了没工资,我何苦自虐?”
替她找了部不算长的英剧,两人坐在客厅里看起来。
舒晴担心看不完,顾之却淡淡地说了句:“不是要在这边陪余治森几天吗?五集不长,每天一集刚好。”
她瞬间沉默下去,这个男人从来都是如此精打细算么?别人一句话的时间,他已经把事情的所有方面都考虑到了,实在是在高大上的同时也有一些可怕。
舒晴看着英剧,思绪却有点不集中,很显然,顾之刚才的故事给了她太大震撼,到现在都没恢复过来。
英剧的开头有些冗长沉闷,她终于还是忍不住问他:“那后来呢?……你是不是很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