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简也说道:“眼下今非昔比。你们在外,一定要小心谨慎,低调行事。李氏,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李知易等人道:“叔父所言极是,当是如此。”
李签叹息道:“家中大变,也只能如此了。好在老夫还得了一个三品参议,官身还在,也没人敢欺负我们。”
“你们几个虽然官职没了,但还可以考科举。以你们的才学,到时不怕没有官做。倘若大王真得了天下,我等也能水涨船高。切记,既然已为唐人,就不要在三心二意。”
李蕙质也道:“父君说的是。女儿在临安多日,听坊间议论,唐王和王后有圣王圣母之名。观唐王施政之风,极为务实,对百姓太过仁慈。女儿认为,只有照着这个法子做,我们才有出头的机会。”
“还有,唐国吏治与历代不同,行贿受贿不但是重罪,还会身败名裂,祸及家人,被称为害官,失贞…总之,风险极大。”
她这话,当然是提醒父亲李签的,怕他收受贿赂。
唐国不但吏治严苛,就是民间,一旦因为利益关系送礼,也会被定义为失贞,无道。一旦被告发,礼物归告发者所有。送礼人和收礼人并在街头示众,贴上白纸,写上失贞无道某某字样。
一旦礼物过重,送礼此数过多,还会取消唐国国籍,贬为奴隶。理由是,失贞无耻者,不配为华夏子民。
之前临安一个布商,因为送礼给各大布店,结果被告发,贬为奴隶。
还有户人家,因为给学堂先生送礼,被游街示众。
据说,还有人奏请唐王,禁绝嫁妆和彩礼。
李蕙质把这些一一说出来,李签等人良久不语。
“吏治苛刻说的过去。可民间也管,真是太苛刻了。”金氏摇头,“唐王和王后如此做,百姓没有怨言么?”
李签摇摇头,“你们错了。此举看此苛刻到不近人情,其实却是大道理。这个大道理便是:公正!”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你们想,学生和先生送礼在高丽是常事。结果就是,先生不再公正。送礼的照顾学业,那没钱送礼的呢?师徒之谊,何在?”
“这样一来,就成了风气,每个学生都送礼,看谁送得多。那么好的苗子就可能被埋没,影响国家人才大计啊。而且这样的学生,自小就懂得行贿,长大之后做了官呢?”
“还有商人送礼,看似和朝廷无关,却事关重大。长此以往,朝廷采购,民间买卖,参与的商人都是以礼开道,货物卖的好不好,不是质量说了算,而是看谁会钻营取巧。”
“天下财物,不可能因为送来送去而增加。却为此耗费很多精力,让人做事以钻营为先。踏实做事的少了,天下财物就少了。从大局看,人人皆受其害。以至于送礼为常,不送为怪。公正大损,民心浮躁也。”
李简点头:“兄长所言极是。看似不近人情,近乎荒谬,实则高明至极。这一招,是污送礼之名,先让人不敢,再让人不耻。送礼者下贱,收礼者也下贱,这风气就刹住了。”
李签笑道:“民间风气一肃,官场也就肃然。自古吏治之难,不在朝堂,而在江湖也!吏治之败坏,皆由民风而起。唐王整肃民间行贿之风,那是直指根本了。”
自古吏治之难,不在朝堂,而在江湖。倘若李洛听到这句话,一定会为李签点赞。
真的说到点子上了。
民风是什么?
大气候大环境。
世界各国,虽然皆有贪腐。可是程度轻重却差别很大。这其中,民风是个极大的因素。
一个病人和学生都上杆子主动送红包的风气,赖谁?人人都有责任,没有人无辜。
所以李洛和崔秀宁才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整肃民风,就从民间行贿入手。
两人要妖魔化,污名化民间行贿。上古时期,没有女子失贞可耻的说法。可现在有了这个风气。
风气是可以引导的,只要统治者有心,有智慧。
用来整肃民风的,就是纳入道家的理教!
只要是行贿,不管官场还是民间,全部是无道,失贞,卑贱之举。一旦戴上这些帽子,那就像戴上汉奸叛徒帽子一样,身败名裂。
这会被纳入理教的约束范围,纳入道家教条,用宗教的力量来整肃之。
讽刺的是,李洛的命令一下,绝大部分人不但没有怨言,还很欢喜。
因为终于有借口不送礼了。
事实上,除了真正因为感情交情而馈赠之外,没有任何人喜欢给别人送礼。
就是行贿者本人,也很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