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攻希尔布尔不是问题,如果出军准备不足,很有可能在希尔布尔栽跟头。
要知道。希尔布尔南面就是达布蒂河。
当初,出军在宋河被印军拦了下来,就是因为突击速度过快。把负责架桥的工程部队甩在了后面。等工程部队赶到的时候,印军已经在河对岸修好了防御阵地。虽然工程部队准备不充分,没有考虑到雨季河面宽度增加带来的问题,对渡河作战产生了影响,但走出军盲目突击也是主因之一。罗少鹏再狂妄,也不会好了伤疤忘了痛。
裴承毅及时叫停。正是要让工程部队追上凹军,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冷静下来后,罗少鹏也不得不承认。他比裴承毅差远了。作为战地指挥官,把握战场局势的能力还不如远在万里之外的前线总指挥。不管罗少鹏对裴承毅有多大的意见。他都得承认裴承毅的军事才华。
下午,工程部队追上来之后,阵军才继续前进。
虽然希尔布尔的守军已经炸断了达布蒂河上的大桥。在防御阵地上严阵以待,摆出了背水一战的架势,但是凹军有备而来,不是盲目突击。更重要的是,罗少鹏知道印军想给出军迎头痛击,而且充分利用了这一点。
战斗开始的时候,突击部队只有打手个营。遇到印军抵抚之后。立即撤了下去。随后罗少鹏陆续派了几个营上去,而且严格控制各个营到底的时间,让印军相信,丑军并不知道希尔布尔的情况,是在快速行军中突然遭到抵抗。此举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印军老老实实的呆在防御阵地上。准备抗击出军的主力部队。出军的主力部队没有去希尔布尔,而是带着工程部队以越野行军的方式去了希尔布尔东面大约刃千米处的达布蒂河北岸。让侦察部队以泅渡的方式过之后,罗少鹏让主力部队在两翼部署防线,然后让工程部队架桥。傍晚,第一座机械化浮桥通车。主力部队开始过河。随着第二座浮桥在2个小时后通车,主力部队过河的速度提高了一倍。
半夜,落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到达希尔布尔南面河对岸。
随着天色再次放亮,当印军发现出军的主力部队已经渡过达布蒂河。彻底包围了希尔布尔之后,立即丧失了抵抗意志,向出军缴械投降。
可以说,这场从明日夜间到月日清晨的突击行动,充分展现了出军的突击能力,也充分证明了罗少鹏的战术才能。
也就在这个时候,裴承毅第二次干预前线战斗,让出军停止前进。
按照作战计划。出军也确实应该在这个时候停止前进,把突击任务交给刀军。
问题是,在罗少鹏看来,出军的战斗力还很旺盛,就算不休息。也能坚持到月旧日之后,没有任何理由让出军停下来口只不过,与前一次不同,罗少鹏已经对裴承毅的军事才华了一直接了解,也就没有那么
裴承毅让出军停下来的理由很简单:突击打得太快了。
突击行动不是一口气冲到底,严格说来,突击行动不是战争目的,而是战争手段。任何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如果达不到目的,手段再好也没用。
裴承毅让凹军突击的目的是什么?
显然不是让出军毒攻打苏拉特。因为以落军的实力,打不下苏拉特。
按照前线指挥部的部署,出军的突击目的是打通前往苏拉特的进攻路线。打手进攻路线。不仅仅是一条交通线。还得是一条能够为前线部队作战提供保障的交通线,而且是一条安全有保证的交通线。
般情况下,运输能力更大的铁路线才是主要交通线。
问题就在这里,落军是沿着公路线突击的,根本没有控制铁路线。也就是说,到达希尔布尔的时候,出军没能打通从博帕尔通往希尔布尔的铁路线。
出军停下来后,裴承毅立即下达了新的命令,让罗少鹏集中兵力,占领贾尔网、普萨沃尔、布尔汉布尔、肯德瓦、赫尔达、伊塔尔希等城镇。打通从博帕尔前往达布蒂河南岸的铁路线。因为绝大部分目标都在达布蒂河与纳尔莫达河之间,所以24军不但得停下来,还得回头发起攻击。
以罗少鹏的身份,不可能不明白这条铁路线的重要性。
就算不为刀军考虑,匹军的主力部队要想在达布蒂河南岸站稳脚跟。肯定需要大量作战物资。而要运送足够多的作战物资,就得控制这条铁路线。
将第奶机械化步兵旅留在达布蒂河南岸后,罗少鹏亲率2个战斗旅向东突击,按照裴承毅的命令,沿着铁路线发起“逆向攻击”。
这个时候,裴承毅的注意力已经不在出军身上。
攻打新德里的心动已经开始。裴承毅得全力打好西面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