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陈璘命陈蚕、季金等人,领军赶来夹击倭军。倭军则因为已经成功解救了加藤清正,于是且战且退。哪知刚刚逃上岸的加藤军团,被提前等在此处的刘铤候个正着,一阵对战之后,大批倭军焚溺而亡。
不仅如此,前来救援的岛津义弘军团,也被陈璘的一顿猛击,给揍得乱了方寸。在付出了上百艘战船的损失后,才在立花宗茂的接应之下,仓促逃离。
十一月,仍然留在朝鲜的倭军残兵,再次由乙山偷渡出逃。只是畏惧于乙山的高深悬崖,倭军将士们大多都不敢前进。结果陈璘在夜里偷偷率军前来,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慌乱之中,失足跌落悬崖的倭军都有上千人。
虽然还是有小部分倭军逃了出去,可对全局却没有丝毫影响。至此,第二次朝鲜战争终于结束了。
十二月初,钟南和麻贵、陈璘等人先后返回京师。
算算时间,从二月底到十二月初,钟南几乎在朝鲜待了近十个月。这段时间里,尽管他没有亲自披挂上阵,可是仍然感受到了战争的铁血和残酷。
南原一战,六千明、朝联军,除了最后和杨元一起突围而出的近两千人外,其余将士全部阵亡;当然,倭军的损失更大,虽然他们的兵力近十倍于明、朝联军,却仍然付出了死亡七千余人的代价。
稷山之战,明、朝联军几乎又是以一敌二,结果不但击毙倭军六千余人,更重要的是达成了战略目的,为大明重新募兵赢得了时间。不过,明、朝联军也阵亡了两千五百余人。
蔚山大会战,明、朝联军四万六千余人,对阵倭军六万多人。明军阵亡七千余人,受伤四千余人,朝军伤亡近四千人;倭军伤亡一万两千余人。结果是明、朝联军苦战失利,还损失了辽东军将领卢继忠。
顺天战役,刘铤以两万人对战倭军一万四千多人。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歼灭倭军近七千余人,可是明军也有伤亡三千五百余人。
露梁海战,双方各自投入的兵力相当,最后的折损也差不多——倭军阵亡人数超过一万余人,主要是岛津义弘军团的士兵;而岛津义弘本人,更是被斩杀在露梁海域之中。明、朝联军虽然阵亡人数要明显少于倭军,可是却损失了大将邓子龙和李舜臣,所以算下来,可以说是双方惨败。
好在最后的结果,是倭军被赶回了老家,而且两百年内,他们再也无力进犯朝鲜。
看着战报上的统计数据,钟南久久不语——战争的血腥,那些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很难想象得到的。
十二月下旬,楼栋从福建传来确切消息:丰臣秀吉日前在倭国去世——据说,他是被气死的。当倭国的残军败将逃回倭岛后,丰臣秀吉仰天长叹,随后吐血三升,倒地不起。
尽管结果有点出乎钟南的意料之外,他还是很高兴的。毕竟像丰臣秀吉这样的战争分子,多在世上留一天,就多一份危险。
钟南刚回到京师没几天,万历二十六年的春节,便急匆匆地来了。
由于此次东征朝鲜有功,据四下流传的小道消息,钟南极有可能在春节后,升任兵部尚书。
对于这些捕风捉影的说法,钟南并没有多加理会。他现在唯一想做的,就是好好地过个春节。
正月里,无论是京师的大小官员,还是地方上的重要武将,大多都来了钟府。估计是听到了那些传言,想提前和钟南搭上关系。
不过,真正的大佬和钟南一系的人马,对此倒是不以为然。对于大佬来说,钟南就算做了一部尚书,也还是新生势力,他们哪里需要屈尊讨好。对于钟南的“小弟们”来说,侍郎大人能坐上尚书的高位,自然不会忘了他们;加上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他们也清楚了钟南的风格,觉得没必要去做那些表面功夫。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正月下旬,万历二十六年的第一次早朝,在万众瞩目中如期举行。
原本大家都以为,早朝上,将会有重要事项宣告,哪知朱翊钧只是宣布了三月初,朝廷要举行祭祀大典,在郊庙祭告祖先一事。之后,无论是内阁的四位大学士,还是六部九卿,都没有事项上奏。于是乎,这场早朝,就如此意外地结束了。
想想也是,真要是大事,哪里会在早朝上来作讨论呢——你一言我一语的,搞不好一整天下来,都不会有结果。看来,各方势力还在博弈之中啊!
二月中旬,皇帝的圣旨终于下达:原兵部右侍郎钟南升任兵部尚书;而原兵部尚书邢玠,并未如外界所料般失势,反而调任吏部尚书一职;至于原吏部尚书郁敬,则被发配到了应天府,担任礼部尚书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