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宣布了皇子戍边之后,就端着酒杯,去往其他桌……除了大明的文武重臣之外,其他人都稍微有些距离。
天子封赏功臣,爵位大派送的时候,他们也跟着一起高呼万岁,喜气洋洋,能参加这么大的场面,见证历史,自然是与有荣焉。
接下来张希孟谈到了屯田戍边,他们也是知道一些的。
随后诸将有关具体措施的谈论,甚至高一声低一声,有些争执的地方,由于距离远,加上人声嘈杂,就没有听得太清楚。
但大家伙都不是傻子,能够感觉到那种空气中的凝重。
对于这些人来说,还是颇为惊讶的。
毕竟身为大明天子,九五至尊,携着收复大都之威,君临天下,什么事情不是一句话而已,居然还有人敢反驳皇帝陛下?
活腻歪了?
很显然,一般人还是理解不了朝政的复杂。
天子那么大权柄,没什么事做不到,只要想做,就一定能行!
如果不行,那就是有奸臣阻挠。
至于天子是不是昏庸无能,至少在老朱这里,大家伙还是不敢胡乱揣测的。
而身在局中的张希孟,却是很清楚朱元璋的无奈。
真的不是老朱吝惜功名爵位,不愿意赏赐大家伙。而是实在是无可奈何。
就拿当下来说,灭亡大元,光复故土,论功行赏,大封功臣,这是半点问题都没有的,甚至可以说已经有点晚了,当初登基称帝的时候,就该做这件事了。
老朱一直拖到了今天,已经有人私下里议论,说天子吝啬。
可问题是当真封了爵位,有些弊病也就暴露出来。这二十几位武将当中,扪心自问,不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狠人,能真正名留青史的也就那么几位。
当上了世袭罔替的侯爷,这辈子也就到头了。
辛苦了那么多年,也该享受享受了!
让我们继续吃苦受累,对不起了,我们不想干了,谁愿意干谁干。
这些人也都是跟着老朱,出生入死,他们也不贪污,也不谋反,就是单纯消极怠工,你能怎么办?
最多疏远他们呗?
可问题是他们不求更多,也不怕疏远。
还能怎么办吧?
像胡大海那种一心为公的纯臣,着实是太罕见了。
这也是他遭到了不少人责难的原因所在。
你高尚,你了不起,但你怎么不想想大家伙?
张希孟看在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他至少看清楚了两件事;其一,纯臣为什么受排挤;其二,天子为什么厌恶勋贵!
祸患常积于忽微,风起于青萍之末,大约就是这个道理。
张希孟趁着朱元璋去其他桌的时候,来到了胡大海的身边,拉了把椅子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