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府承运殿内,当朱慈烺的声音响起,两扇窗户也被一双手给推开。
阳光照进了承运殿内,朱慈烺正坐在书架面前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一本书,桌上摆着已经看完,或者还没看完的十数本书籍。
进入天启二十三年,朱慈烺已经跨入了十一岁,而被他称呼的夏完淳也十三岁了。
夏完淳来大明是和朱由检学习的,不过后来他就渐渐被朱由检派去带孩子了。
他现在白天是顺天府学的学习,放学后是齐王府七个郡王的代理教习。
眼下是寒假,夏完淳早早做完了自己的作业,然后从腊月开始就给朱慈烺他们补课。
到了正旦节,夏完淳给他们放了十天假,自己躲在承运殿看齐王留下的许多书籍和未写完的文册。
朱慈烺很喜欢看书,加上的对齐国好奇,因此每日都在承运殿待着,时不时在学习中询问夏完淳齐国的事情。
对此,夏完淳也是知无不答,毕竟朱慈烺长得很讨喜,便是齐王府的起居注官都曾为其写下:
“临沂郡王为人白皙貌美,十指如葱,是以上位、殿下甚爱之”的话。
当然,其它的朱慈炯等人也是相貌俊秀,只是和朱慈烺比起来差了一些。
兴许是朱由检这一世高大的缘故,朱慈烺他们也纷纷长得比同龄人高大不少。
朱慈烺虽然仅十一岁,却已经身高五尺一寸(163),若等他长大,恐怕身高不会差朱由检太多。
不过,夏完淳并没有感觉到压力,因为他从小和父亲前往齐国,在齐国吃的野牛肉太多,以至于他的身高也是鹤立鸡群。
虽十三岁,但他已经身高五尺三寸(169),并且加上官学注重运动,父亲注重儒学,因此他可谓是真正掌握了君子六艺的儒生。
不过他虽然是儒生,却并不迂腐,在教导朱慈烺等人的时候也是以务实为主,这也是朱由检让他代教的缘故。
如眼下,夏完淳推开窗户,让阳光洒进殿内以后,转身便对朱慈烺笑道:
“殿下应该会在冬至出发,不过你们几位估计会被留下。”
“啊?!为何?”朱慈烺被吓了一跳,连忙站了起来。
夏完淳闻言却走到书架前,拿出一本朱由检所写的《经济学》,背对着朱慈烺用带有笑意的声音回答问题:
“齐国府学不如国朝,你那几个年幼的弟弟还可以等殿下去齐国建设起来再学,但你和二殿下、三殿下可就不行了。”
“况且,留子嗣在京学习也是不成文的规矩,诸多藩王都留下了子嗣,我齐国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嘛……”夏完淳笑着转过身子来,打趣道:
“以万岁和太子殿下对你的喜欢,恐怕你会过得很是滋润。”
“我还是想和爹一起去齐国。”朱慈烺见夏完淳还有心思打趣,自己也就放下了心来,笑着回应道:
“不过我若是留下,你也得留下,也算有个伴了。”
“你这厮……”夏完淳哭笑不得,朱慈烺却继续儒雅笑着说道:
“虽然我对齐国很是好奇,但既然齐国还没建设好,那我等等再去也是好的。”
“更何况若是我留下能让国朝和齐国安稳,那也是值得的。”
走出一开始的惊慌后,朱慈烺就淡然的接受了自己将会面对的处境。
瞧他那处事不惊的样子,夏完淳也不免在心里称赞。
“不用太过担心,府学也就还剩下四年时间,四年后我们就能回齐国了。”
夏完淳安慰着朱慈烺,倒是朱慈烺这个时候反而不再执着,而是随遇而安道:
“话虽如此,但我觉得皇伯父他们恐怕不会那么轻易让我走。”
“这倒也是……”夏完淳哭笑不得,毕竟皇帝和太子,以及永王、定王对朱慈烺的喜爱是刻在骨子里的。
自朱慈烺诞生以来,他的赏赐就似乎没有断过,虽然其它的朱慈炯等人也有来自内廷的赏赐,但总归没有朱慈烺受赏的次数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