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那自耕农迫于生计,不堪赋税,将土地卖出去,沦为豪强佃农,那土地还是他们的吗?”
东方朔微微皱眉:“自然不是。”
刘据笑笑:“无论是与不是,他们仍在土地上耕种,对吗?”
东方朔沉默,眼中闪出思索。
“陛下,”石健会意,“您是说,地之有与地之用?”
刘据点头。
石健和东方朔再次对视,两位大儒均是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撼,他们稍解其意了!
地之有,
是拥有土地的人。
地之用,
是使用土地的人。
刘据在心中暗道,
所有权和使用权,我把土地拆成两种权力。
春秋时期,周天子仍为天下共主,各诸侯国下的土地由诸侯使用,并非归诸侯所有。按道理说,他们只是借用周王室赏赐的土地,周王室手中仍握有收回土地的权力,只不过很少去使用这种权力。
如此很难说春秋战国时期是土地公有还是土地私有,只能说在往私有的方向去,因为地方上用着用着就把土地占有了。
商鞅变法后,土地彻底走向私有,因此大秦人战斗积极性才那么高。军爵制下赏赐的土地是赏赐土地所有权,而不是使用权。
东方朔愣住,按照陛下所想,
全天下的土地都收回陛下手中,陛下是地之有;
然后再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是地之用,
似乎没什么变化,但又似乎不太一样了。
东方朔深吸口气:“若此法能成,陛下功垂万古。。。豪宗大族吞并土地,为金钱多买,名正言顺,故朝廷难以处置。陛下要是能重新收归国有,将攻守之势逆也!”
说着,东方朔放置在膝上的双手忍不住抓紧衣服,如此才能稍微缓解激动之情。
难以抑制土地兼并,是因为豪族兼并土地,是合法合规的,
农民不想承担土地责任,就把土地卖给豪族,豪族再聘用农民,农民也如愿了,豪族也如愿了,两厢情愿的事,你皇帝不高兴什么?
如此看来,确实没什么问题。
双方将土地所有权买卖,更像是一种市场行为,
在商业上你买我卖,和皇帝没关系啊!
但,就像刘据早就意识到的,人是趋利的,各阶层视野有限,
就农民售卖土地一事,同样的问题,皇帝和农民的视角是截然不同的。
农民的视角是,我要活着,以后洪水滔天跟我没关系,生存是第一位。
皇帝视角则成为了土地兼并。
农民想得有错吗?当然没有。
皇帝不可能说,你别卖土地了,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大汉都要没了,
农民听到这话会反问一句,“我现在就要饿死了,你养我啊?”
好皇帝难做,就是难做在这里,不光要有视野,还要有手段,
要如何规避自己所看到的未来。
刘据明确将土地拆解为所有权和使用权,
就解决掉了第一个问题,
以前是商品行为,你们买卖土地,皇帝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