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逆变1500瓦能换一台好车吗 > 第十八章 又立新功(第1页)

第十八章 又立新功(第1页)

得知李如松被困碧蹄馆,距其最近的大将杨元率领一千精骑连夜赶来救援。此时的战局并不明朗,明军虽然兵力远远不及倭军,可是并没有崩盘,倭军打得甚是辛苦。杨元部的到来,让小早川隆景误以为是明军的大部队来援,在他看来和四千人对战都已如此艰难,对方大部队来了岂不是更加无力对抗,于是倭军丝毫不敢恋战,率军退回了汉城。

碧蹄馆之战历时一天一夜,明军精骑死伤过半,倭军也付出了数千伤亡的代价。此战过后,李如松不敢贸然进军,加上当时倭军在汉城及周边地区集结了五万多人,单从双方兵力对比上来看,倭军有绝对的优势,于是李如松决定退回开城修整。

之后明军得到了错误情报:加藤清正率领的倭军第二军团将从咸镜道进攻平壤,李如松便率领明军从开城返回平壤,这导致了盟军朝鲜军队刚刚收复的幸州得而复失。得知幸州失守后,李如松深悔自己退兵太急,不过战场上瞬息万变,谁都难免犯错,一时的得失不算什么,笑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

明军的战况每隔三天就会有一封战报发回国内,用的是八百里加急。此次的小小失利被朝廷上的一帮给事中们夸大其词,纷纷要求万历皇帝降罪李如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万历皇帝心里知道这些言官的目的并不单纯,所说多半言过其实,无奈受不了他们的聒噪,只得下旨命李如松不得妄进,收到圣旨后,明军只能更加谨慎了。

李如松知道倭军不被打疼,他们是不会主动退却的,除非找到对方的“命门”,给他们致命一击。他召集所有的中高层将领天天开会,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只是没人能说出个靠谱点的策略。

这天的下午时分,钟南见回营的施长廷又是愁眉不展,便知道今天的讨论肯定还是没结果,他走到上司身边,随意问了问,“将军,还没有定下方案吗?”

“是啊,圣上又要求以稳为重,所以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参将大人很无奈。

“不能烧掉倭军的粮草吗?”钟南问道。

“不是没人提这个方案,只是一来不好确定粮草位置,二来就是烧粮草不可能派大队人马,人太少成功机率就太小,所以被否定了。”施长廷见钟南如此发问,料定自己这个精明的小将当有奇思妙想,他试探着问:“你觉得这个方案可行?”

钟南不敢托大,只是说“有可能”,施长廷便让他先行讲讲,听完后觉得大有道理,于是拉着钟南来到了李如松的帅营。通报过后,两人进了营帐,此时的李如松正坐在椅子上沉思,见人来到后立刻问道:“施参将有何良策?”

“不是我,是他想到的!”施长廷指着钟南。

“哦……是何计谋?”

“烧粮草。”钟南的回答简单有力。

“可粮草在何处?”

“很简单,之前朝鲜军的大粮仓在哪里如今倭军的粮草就在哪里。”钟南回答。

“何以见得?”李如松继续发问。

“倭军才攻下朝鲜不久,哪里有时间去大规模转移粮草,所以无论他们愿不愿意,都只能使用之前的粮仓;至于朝鲜的大粮仓在哪里,相信无论朝鲜国王还是他们的大将应该没谁不知道吧!”钟南的说法的确让人无法反驳,李如松对这个家伙是越来越欣赏了。

“既然这个方案是你想出来的,那烧粮草的任务你可敢接吗?”李如松笑道。

“有何不敢,曹孟德夜袭乌巢不就是先例吗!”钟南并不怵。

“好好好……”李如松大笑,“那本帅给你五百人马,等你凯旋归来!”

钟南语气淡淡地说道:“那就麻烦大帅打听好粮仓的位置,我先去挑人。”

“没问题,整个东征大军中的人马随你挑选!”

“多谢大帅,烦请大帅给我挑选三百辽东精骑,我再自青州营里挑两百个兄弟即可。”钟南简单的两句话就确定了人选,随后转身告辞,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当天夜里,钟南带着五百人马,马裹蹄人衔枚,借着夜色静悄悄地来到了龙山大仓。龙山大仓是原来的朝鲜国家粮仓,积贮了朝鲜数十年的粮食,汉城被倭军占领后无法转移,于是就地征用,包括之后倭军收刮的粮草也大多储藏于此。钟南的这支敢死队到达龙山后,发现倭军对粮仓的防守并不十分严密,不知是没来得及还是觉得不需要,他暗道一声“天助我也”,随后一马当先冲了进去,并将第一支火箭射向了其中的一个粮仓,身边的明军也快马加鞭,冲进营地后如法炮制,将火箭射向了每一个粮仓。

转眼间,十三座大仓便燃起了熊熊大火,驻守的倭将大惊失色,一边派人救火,一边派人诛杀明军敢死队。钟南让大家继续发射火箭,直到每个人都射光了随身携带的箭矢才罢休,看着吞天的火势,他知道倭军再怎么救火也没用了,这数十万石粮食,将会被烧的一干二净。只是没想到这一耽搁,倭军便围了上来,少说也有一两千人,估计是护卫粮食的所有倭军。

倭军将士深知龙山大仓的重要性,这群人从上至下都明白:粮草被烧,他们肯定难逃军法处置,于是人人都发起疯来,不要命地缠着敢死队。钟南见此情形,果断让辽东精骑先行撤退,自己带着青州兵断后,五百人马不敢恋战,且战且退,好不容易才逃出城外。钟南清点了一下人马,发现只剩下不到一百五十人,而且活下来的几乎个个带伤,连他的肩部都被火绳枪击中,额头上也有一处倭军箭矢留下的伤口,幸运的是都不致命。想到三百多个弟兄就这样埋骨他乡,钟南心里唏嘘不已,不过眼下不是矫情的时候,他没多做停留,招呼着剩余的弟兄们马不停蹄地赶回了明军大营。

大营门口,李如松正带着所有的高层将领们,焦急地等待着消息,当稀稀拉拉的马蹄声传来时,众人精神为之一震。远远望去,只见钟南带着为数不多的明军正向他们骑来,虽然兵稀马少,却没有半分颓废之色。距离将近时,钟南挥动马鞭,加快速度来到诸位将领面前,随后跃下马来,对着李如松等人半跪拱手说道:“大帅,诸位将军,我等幸不辱命!”

“好,好,好!”李如松仰天长啸,“钟南,你再立奇功,本帅决不食言,定当亲自向皇上为你请功!另外今晚参战的所有士兵,也都统统有赏!”

“谢大帅,谢皇上!”余下的敢死队成员们大声回应。

龙山一战后,明军扭转了势均力敌的态势,倭军粮草一失,全线被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虽然之后和明军又打了数场小仗,气焰却远不如初时那般嚣张了。想想也是,倭军初入朝鲜时,仅陆上士兵就有九万六千余人,当各队重新在汉城集结时,剩下的还不到五万三千人,减员四万三千余人,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近半的折损率几乎都是明军造成的。

同时倭军在海上也没讨到多少便宜,尽管大明王朝没有派遣水师将士,可是他们却被朝鲜名将李舜臣的“龟甲船”折磨得苦不堪言,想在海上占得便宜的打算也落了空。如今倭军减员严重,再加上粮仓被焚,军心越来越不稳定,一番权衡过后,丰臣秀吉主张双方议和。

明军在碧蹄馆之战后锐气受挫,而且兵力远少于倭军,除非再次增兵,不然也并不具备再次决战的条件。时任兵部尚书石星是主和派代表人物,他反对对朝增兵,皇帝也被说动了。既然双方都不想继续打下去,那么就有了议和的可能。

于是从三月中旬到四月中旬,两国的和谈在官员层面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等待万历和丰臣秀吉批准了。不过这些事情对钟南和其他前线的将士们来说,并无一丝意义,他们希望的只是可以早日回家。

四月十八日,倭军全部撤离汉城,并交还了俘虏的朝鲜二王子,李如松于十九日率明军及朝鲜军进入汉城,五月十五日渡汉江进至庆州。在庆州对明军、朝鲜军和朝鲜义兵作了部署之后,李如松便返回京师。至此,除全罗和庆尚二道部分沿海地区为倭军占领外,其余各地全部收复。

七月底,明军留下一万人驻守朝鲜,余下的东征援朝军也终于载誉回国了。

八月中旬,钟南等山东将士返回驻地,青州士兵略做休整后,施长廷便给大家放了长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