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经过阉割的儒家文化,本身就糅合了法家的愚民五术,为汉武帝这样的统治者量身打造的统治之术。
那么在这种文化滋养和培养出的统治精英阶层,自是倾向于保守和封闭。
故而老人家才言,他们懂什么资本主义啊?
这是老人家对本国民族性和文化性在精英阶层传承一以贯之的深刻认识,后面才试图从文化领域,算了。
莫谈国事。
穆胜面色微顿,点了点头,深有同感说道:“子钰所言甚是。”
贾珩朗声说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如果我大汉,想要跳出治乱兴衰之局,那么唯有向外开拓,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穆胜浓眉之下,目光深深,点了点头,朗声道:“子钰所言甚是。”
此刻的贾珩还不知道,这一番话被后世史学家浓墨重书地研究。
《论中国本土文化重塑之嬗变历程——始于四百年前的朝鲜王京谈话》。
贾珩沉吟片刻,朗声说道:“否则,我等百年之后,难免人亡政息,再有丢弃新拓之地之忧。”
所谓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唯有文化不朽,血脉同源,才能让一代代人,能够薪火相传,保证政策和思想的连续性,故而,必须将儒家那些落后、保守的文化,通通扫进历史垃圾堆。
帝王是宗教、文化、政治全方位的领袖,本身就应该注经释经。
穆胜看向那蟒服少年,那双刚毅面容上,目中见着一丝崇敬之色。
“子钰此言,如果传之神京,只怕会引起儒林之轩然大波,贾兄会成为众矢之的。”穆胜目中现出一抹担忧,轻声说道。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文臣就是如此,他们自己辨经,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今之儒学,也当改天换地才是。”
所谓有多大功绩办多大事,要改造人的思想,比肉体消灭一个人还要难得多。
他现在还没有贾子钰谈治国理政的高度。
所以,灭辽东只是第一步,重塑华夏之魂,为来日屹立于民族之林做准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否则,真又是汉地十八省,那还不如打下海棠地图的满清。
反正最终都要交给后世子孙,不如给一个疆域广袤的大家底。
然后,贾珩抬眸看向穆胜,温声说道:“穆兄,咱们回去吧。”
点到为止,有些东西涉及到一以贯之的儒家文化。
穆胜点了点头,总觉得少年不知想起了什么,也不再多说其他。
贾珩说话之间,也不多说,向军帐而去。
接下来的两天,都是在双方的安静对峙中渡过,而王京城上戒备的朝鲜士卒似乎也渐渐习惯了汉军这种按兵不动。
而贾珩这两天也没有催促进兵,只是押运粮秣至前线的金堉,却在初五这天,来到贾珩帐篷中,求见贾珩。
“金议政,一路辛苦。”贾珩相邀着金堉落座,轻声说道。
金堉笑道:“小老儿倒不觉得辛苦,卫国公,这段时间怎么按兵不动?”
贾珩面色微顿,清声说道:“前几天乃是年节,再说军卒伤亡众多,也需要休整。”
金堉点了点头,说道:“是得休整,未知卫国公什么时候打算起兵?”
贾珩温声说道:“再等两三天吧,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金堉道:“卫国公何出此言?”
贾珩道:“如今大军压境,经过这几天的攻城,朝鲜军卒已经知道我朝汉联军的战力攻势,而女真精锐兵丁只有近万,这段时间也损耗了不少,正是保持压力,待其内部生乱,我们再进兵的时候。”
金堉点了点头,道:“卫国公此言在理。”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金议政,攻城原就是旷日持久,需要时间。”
金堉道:“老朽倒是不急,只是大君在先前问及此事,老朽故有此言。”
贾珩点了点头,道:“那金议政不妨劝劝世子,再耐心等待几日,再行还于王京。”
金堉心头一凛,点了点头,轻声道:“卫国公放心,老臣会书信给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