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文明破晓女主 > 第223章 战前一年倒计时三(第1页)

第223章 战前一年倒计时三(第1页)

招商局长莫里循心情的低落仅仅在一个小时内就消散了,到了下班前,他接到何锐办公室打来的电话,问他晚上是否去吃个饭,莫里循心平气和的问,“去哪里?”

“莫里循局长有中意的饭店么?”办公室人员问道。

莫里循想了想,“我觉得办公餐厅的三号食堂味道不错。”

半个小时后,何锐与莫里循就在东北政府的办公餐厅三号食堂包间里坐下。两人都没提之前的小冲突,以他们两人的身份,那件小事再提出来,就是要撕破脸的走向。而两人能坐在这里吃饭,本就是一种态度。

“这清江鱼做的真嫩。”莫里循干了半份菜之后,舒坦的赞道。

“的确。”何锐很认同,然后低声说道:“之前的那个大盘鸡,最近不知道怎么就做的比较柴。”

莫里循连连点头,三号食堂曾经以一道大盘鸡获得了巨大好评,却也因为软嫩多汁的鸡肉开始‘比较有嚼劲’而失去了莫里循欢心。

作为礼貌的绅士,莫里循也选择与何锐一样不愿质评。喜欢有嚼劲的人为数不少,莫里循所喜欢软嫩多汁,不能当做所有人的口感标准。

吃了差不多了,两人又碰了一杯,何锐就问道:“如果对企业事实分级税率,你觉得影响会有多大。”

莫里循听说过这个传闻。身为招商局长,自然要考虑用什么优越条件来吸引投资。莫里循觉得自己也在工作中学了很多,五年前东北招商引资,靠的是丰厚的回报。那一个阶段随着欧洲大战结束,暴利也结束了。之后东北靠的是稳定可预期的较高回报继续获得了投资。

这就不能只靠机会,而是要靠东北良好的营商环境。譬如,东北良好的治安,顺畅的物流,政府人员不会吃拿卡要。更重要的是,投资者要相信何锐领导的东北政府不会突然变卦,把资金引进之后再下死手。

按照中国俗语,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莫里循已经充分感受到继续扩大招商引资的难度。现在东北财政也相当吃紧,实施分级税率,对于招商引资,对于已经投资的人来说是一个负面影响。

莫里循盘算一番,说出了自己的预期,“大概不会让局面变差,不过有些人会担心。”

何锐明白莫里循的想法,笑道:“再怎么样,我也不可能提供治外法权之类的优惠。莫里循局长尽力做吧。”

听到这里,莫里循觉得这话与何锐对徽商的态度有些联系。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莫里循低声问道:“主席是考虑要统一中国么?”

何锐笑而不语,心中欣赏莫里循的眼界。与日本的战争打完,一旦结果如何锐所料,日本短暂失去了干涉中国统一的能力。接下就要解放全中国。所以东北决不能乱。

逼走投资人毫无意义,但是除非那帮人永远不在中国投资,否则还得在新政权面前老实下来。既然如此,现阶段就没有任何理由对那帮人放松。这也是现在为什么要在治安与管理上加强的原因。

按照收入调整分级税收,在解决东北税收压力的同时,也有点大浪淘沙的意思。中国毕竟是一个人情社会,朋友自然要多多的。而朋友这种存在,当然是越聪明越好。

何锐又操起筷子吃起来,边吃边说道:“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财政压力,你有什么建议么?”

莫里循也边吃边答,这么做虽然不绅士,但是大家时间真的很宝贵,“与英国商议引进更多设备,主席觉得怎么样?这样的话就可以直接向英国申请贷款,或者在谈妥后直接发行债券。”

这建议乃是非常常见筹集资金的方式,莫里循其实考虑过建立股票市场,来吸引外国投资。如此有效的手段竟然在政府会议上被否定了。

看得出,何锐对此没什么兴趣,而且何锐本人是认真考虑过其中利弊。相当一部分东北政府人员只是在学习中知道搞股票市场融资的基础知识,对比有清晰了解的东北政府政务长官吴有平则是果断的反对。

“东北人民才过了几天不挨饿的日子,小商品经济还没发展起来,人民还没能理解投资的方式与内在逻辑。现在就搞股票市场,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比正面促进要大很多。还有一个客观现实,现在东北这近四千万人口,有一千多万都是刚到东北不到两年的移民。有一部分很可能在1922年返回北方老家。他们是来逃难的,而不是出于自己移民的愿望而来。所以,我反对现在筹建股票市场。”

莫里循虽然不能参加文明党党委会议,却是参加政府工作会议。自然知道吴有平说的是实情,也明白吴有平是从通盘考虑的角度提出的反对意见。莫里循就没有继续坚持自己的看法。莫里循当时的感受只是有些讶异,吴有平今年不过30岁,在中国官员中属于年轻人。

中国现在实力最强的是直系,坐拥江苏、江西、湖北。其首领冯国璋去世后,曹锟与吴佩孚接掌了直系。

而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尚在,虽然声明显赫,也看似坐拥皖、鲁、沪、浙、闽、陕。然而皖系军阀内部是一个大杂烩,凝聚力远不如经过冯国璋死后动荡又再统一的直系。

第三个自然是何锐统御的关外势力。吴有平是这三大势力中,唯一一个真正政党出身,文官政府的行政长官。虽然中国国情与欧美不同,不过在欧美的政治视角中,吴有平这些表面的民选身份,以及他现在领导的非军人而是通过公务员考试选拔出的政府已经是一个先进的,有价值的政府。

在欧洲,拥有300万平方公路的土地,人口4000万的国家,是个妥妥的大国。以30岁年轻干到这个位置,已经是异数。能够从政府整体看问题,在各欧洲大国‘首相’中也属于合格水平之上。

现在向何锐提出先和英国谈判,再根据谈判下来的成果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已经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但是何锐却摇摇头,“暂时不用。”

莫里循有些不解,“主席难道觉得英国的设备和技术不够先进么?”

“怎么会?”何锐笑道。

莫里循觉得何锐这是在打马虎眼,索性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即便以现在东北提出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准,英国也是率先研发出电动设备的国家。而且现在与英国达成更亲密的友好关系,更有利于东北。”

何锐见莫里循认真起来,看了看差不多吃光的主菜,又点了份孜然羊肉,这才说道:“当下的科研,英国自然是领先全球。但是科研成果的转化,要的是大规模使用,以及大量配套厂家。在这方面,美国则走在世界前列。当然,我都可以提出几件事,譬如美国的设备粗枝大叶,虽然美国以大建铁路拉动经济,但是英国与德国铁路专家看了美国生产的火车,被那过大的吨位,以及孱弱动力吓得瞠目结舌,无言以对。这种事情我知道的。”

莫里循不禁莞尔。但莫里循也很清楚,何锐是绝对不会学习美国的火车制造技术。作为东北政府招商局局长,莫里循宁肯引进德国的火车制造技术,也不会建议何锐引进美国的火车技术。何锐提起此事,只是个引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