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谁能在百万人口中拉出几万人乃至更多的正规军,并常年保持远征出击状态,同时又让国内政通人和,这样的人堪称内政之神,是农耕文明的外挂级玩家。
反观匈奴这样的民族,几乎有一半人都能直接上马打仗。
凉州人,恰好介于匈奴人与汉人之间。
他们缺的只是马匹装备,和有人带头。
现在这两个条件都满足了,他们就能马上大规模转化为军队,追随刘备出击。
但,这种代价也是极其惨痛的。
出兵率高意味着留守生产的人就会变少,尤其是在凉州这块地。
赢了固然还说得过去,倘若是输了,人要么死在外头,要么回来饿死在家里。
到时候,真的是百里之地,人烟渺渺。
游牧民族极高的出兵率,代价往往是一场灾难就让整个民族蒸发,或者数百年不得振兴,最后被汉人远远甩在身后……
这些,凉州人都顾不上。
他们需要一战!
只有战争才能打开局面。
凉州几百年都在打仗,他们就歇过,他们早已习惯了战火和死亡。
现在好了,他们搭上一个看似柔弱,实则最敢拼命的主子——谁也别想怂,跟着他一块梭!
他留下了李严镇守武都,防备赵云兵出阳平;
留名将张奂之子张猛镇守中西部,防备西北角的乌孙;乌孙原本是敌对周野的,可自打周野征讨四蛮之后,这群人似乎想通了,竟一心想要归附周野。
好在,他们的实力还不足以颠覆自己,被刘备压制的死死的。
此外,他留下本土实力派,张掖太守和鸾守西凉地,负责和康居、大宛合作,防备贵霜。
对于贵霜的事,刘备看得很透彻。
“其虽为西域强国,然近年来钱粮短缺,如今失铁骑两万,要再兴兵来,谈何容易?”
“纵真能兴兵,又有几人能来?到了西凉,又有几人能战?”
“我军既有康居、大宛为援,又可以两万兵为质,岂惧于他?”
对于刘备的嘱咐,和鸾连连点头。
其实还有一个要点刘备没有吐露:那便是我要打赢了,何须将贵霜放在眼中?我要是打输了,又何必多在乎一个贵霜要我命?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虱子多了不怕痒,这就是现在的刘备。
他已经从一个街溜子变成了一个叱咤风云的大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