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门进去,屋内有些潮湿,同时还伴随着一股马棚的气味,南北两边贴墙各放着一张床,西边放着两张不太牢固的书桌,其中一张书桌上放着几本书,看来屋内住着一位文化人。
里面的客官正在休息,可能是没睡着或者是受到了打扰,听到有人走进屋内,正抬头看着李凡一和赵劲,赵劲见状忙说:“呦,爷,歇着呢!可是扰您好梦了?您还多担待,”
赵劲继续道:“爷,这位爷也是住店的主,你俩正好有个聊天的伴。”
赵劲说完,又回过头看着李凡一,开口道:“爷,您看这房间如何?便宜,”
“噢,还不错,比我想象的要好些,”李凡一放下褡裢回话。
赵劲道:“好嘞,那二位爷且休息,有何需要您尽管吩咐便是,小的先行告退,”说罢,赵劲转身离开。
李凡一初出茅庐,不善与人接触,心想,同在屋檐下,应该过去和人家打个招呼才是,李凡一让自己放松下来,便来到这位大哥跟前,作揖道:“在下李凡一,今年二十岁,来京城寻求功名,敢问兄台贵姓?”
“哈哈,幸会幸会,快坐,别这么客气,在下张文博,也是来京寻求出路的,比你大几岁,若不嫌弃,以后就以兄弟相称了,”张文博回话,显得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李凡一道:“哪里哪里,我们不嫌弃这马棚的气味就好,”说完,二人哈哈大笑。
细看张文博时,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四方阔口,卧蚕眉毛,面色较黑,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中等身材,穿一件白色长袍,长袍上面虽然有补丁,但看上去却是干净整洁。
此人自幼寒窗苦读二十余载,如今已是满腹经纶,博学多才,此次进京为科举而来,也是志在必得。
李凡一奔波劳累了半天,肚子早就饿了,初来京城,又想到街上观看一番,便对张文博道:“文博兄,有没有时间一起到街上逛一圈,顺便填饱肚子,如何?”
张文博道:“好啊,我比你早来几天,也懒得出去,还没瞻仰京城的文化呢,”说罢,二人相跟着出了客栈,来到街上。
只见城内亭台楼阁,鳞次栉比;雕栏玉砌,诗情画意;青松翠柏,万年延绵;杨柳拂堤,春意盎然;墨青石板,古色古香,钟灵毓秀,流逝千秋。
街道向东西南北四边延伸,街道两边的店铺挂着各色招牌;有卖酒的、卖肉的、卖布头、卖鞋、卖首饰的;米店、茶馆、油铺、杂货铺,镖局、当铺、钱庄、车马行;大小客栈酒馆包子铺,各种小吃一应俱全;真是好一番热闹繁华景象。
当然也少不了让男人们紫醉金迷的青楼,里面唱着艳曲,姑娘们的穿着打扮非常妖艳,再用轻浮的言语把你口袋里的银子装到老鸨的口袋,你还乐意再来。
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在充满韵味的古街道上,有准备出远门的,有正在回家的,有坐着轿子忧心匆匆的。有来往的马帮商队,犄角旮旯也有天下第一帮派弟子,拿一破碗正在工作的。
“香菜辣椒白菜,大葱嫩芹菜来,扁豆茄子黄瓜、买萝卜、红萝卜、卞萝卜、嫩芽的香椿啊、蒜来好韭菜呀”,一位挑着扁担的菜农用极有穿透力又非常优美的声音吆喝到,娓娓动听,悠扬婉转。
这般繁华景象和李凡一山中的清净素雅形成了强烈对比,让他的内心显得有些落寞和不习惯,初来乍到,无朋无友无亲人,前程又在哪里,何时才能安定下来,一连串的遐想让他泛起思念。
吸引李凡一的则是一副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门厅上面一块匾额“如愿药店”;当然,人们光顾药店肯定不是为了参观,只有一个目的,药到病除,遂了心愿,但愿这世间真如对联这般所写。
这副对联让李凡一想起了淳朴而又善良的老伯、老大娘,小女孩,不禁心酸,正楞神的工夫,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