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晨光斜斜地洒进窗棂,沈若兰坐在梳妆台前,仔细地打量着镜中的自己。岁月在她眉眼间留下了痕迹,却丝毫不减她气质中的从容与优雅。二十年过去,她从一个谨小慎微的农家女孩,成长为如今上海滩举足轻重的商界女强人。
"母亲,您起得真早。"沈清韵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沈若兰转过身,看着女儿端着早茶走进来,嘴角不由得扬起一丝笑意。如今的沈清韵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闺秀的气度,又融入了新时代女性的独立与自信。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自然要早些准备。"沈若兰接过茶盏,轻啜一口。
沈清韵在母亲身边坐下:"是啊,二十年前的今天,我们第一次踏进程府的大门。"
沈若兰的目光有些恍惚,似乎又回到了二十年前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那时的她,不过是一个怀揣梦想的绣娘,却因一幅精心绣制的《百鸟朝凤图》,引起了初涉商界的程远山注意。
"母亲在想什么?"沈清韵轻声问道。
"在想命运的奇妙。"沈若兰微笑,"二十年前,谁能想到今天的局面呢?程远山倒台后,程家的产业几乎都落入了我们手中。而宋家,也从当年的显赫权贵,变成了如今的没落世家。"
"这都是母亲的智慧与坚韧换来的。"沈清韵握住母亲的手,"您从来没有被困境击倒。"
沈若兰摇摇头:"不全是我的功劳。程夫人的远见,李掌柜的忠心,还有你在关键时刻的表现,都是我们能走到今天的原因。"
提起程夫人,两人不由得陷入短暂的沉默。那位看似传统却极具智慧的长辈,在程远山倒台后,选择了归隐山林,将程家的重担全部交给了沈若兰。临行前,她只留下一句话:"世事沧桑,不过是云起云落。能在风浪中站稳脚跟的,才是真正的智者。"
"对了,母亲,今天宋姨娘也会来吗?"沈清韵打破沉默。
"会的。"沈若兰点头,"这二十年间,我们经历了太多。从当初的明争暗斗,到如今的惺惺相惜,也是一种缘分。"
宋玉芙——那个曾经高高在上的宋家大小姐,在父亲宋老爷子去世后,家道中落。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正是沈若兰在危难时刻向她伸出了援手。如今的宋玉芙已经褪去了往日的娇纵,变得沉稳而内敛,甚至在沈若兰的商业帝国中担任要职。
"宋姨娘最近在打理的那家西式百货商店,生意很好。"沈清韵说,"她对西方商品的眼光确实独到。"
沈若兰微笑:"她本就出身名门,见多识广。如今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不再只是依附于家族或丈夫的附庸,这对她来说是最大的成长。"
窗外传来汽车的声音。沈清韵起身走到窗前:"是萧先生来了。"
沈若兰抬眼看向女儿的背影,发现她的耳根悄悄泛红。萧景深,这个在新旧交替时期脱颖而出的新式企业家,如今已是上海商界的翘楚。他与沈清韵的情谊,从学堂时期就已萌芽,如今更是在沈若兰的默许下,发展出一段令人艳羡的佳话。
"去吧,别让萧先生久等。"沈若兰轻声说。
沈清韵转身行了一礼,便快步离开。沈若兰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女儿迎向那个挺拔的年轻人,两人并肩走进花园。阳光下,他们的身影交相辉映,恰似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夫人,张妈回来了。"丫鬟在门外轻声禀报。
沈若兰的眼睛一亮:"快请她进来。"
张妈——这位从沈若兰踏入程府第一天就追随她的老仆,如今已是鬓发斑白,但仍健朗有力。她刚从乡下回来,是沈若兰特意派去看望程夫人的。
"夫人。"张妈进门行礼,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包裹,"老夫人身体硬朗,特意让我带回这个给您。"
沈若兰接过包裹,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块精巧的玉佩,通体温润,上面雕刻着连绵的山峦。这正是当年程夫人时常观看的那幅山水画中的山形。
"老夫人还说了,"张妈继续道,"山依然是那座山,云起云落都不过是一时的变化。夫人这些年的成就,她都看在眼里,甚是欣慰。"
沈若兰的眼眶微微湿润:"她老人家还是这么有智慧。没有她当年的提点,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老夫人还特意问起了小姐。"张妈笑道,"听说小姐与萧家少爷的事,她老人家很是高兴,说这是两家的善缘。"
沈若兰点点头:"是啊,清韵与萧景深,一个承载着我对新时代的期望,一个代表着商界的新风尚。他们在一起,正是我最欣慰的事。"
这时,门外又响起脚步声。
"夫人,宋姑娘来了。"丫鬟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