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饼目送嬴政与扶苏踏入光门,消失在流转的光华中,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夏荷收拾茶盏,感慨道:“先生,这嬴政真不愧是始皇帝,身上的气魄比我大明皇帝更要吓人,只是这扶苏看着文弱,能成大器吗?”
姜饼笑道:“夏荷,扶苏仁德可嘉,又得诸天神器与治国之法点化,若能融会贯通,定能助大秦中兴。
这盘棋局,精彩还在后头!”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不如用历史回廊,看看大秦五十年后如何?嬴政与扶苏的变革,定然不凡!”
姜饼心念一动,启动系统“历史回廊”功能,眼前光华流转,一幅波澜壮阔的大秦未来画卷徐徐展开。
从嬴政携扶苏自小院归去的那一刻起,大秦由内而外,开启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历史回廊中,时间如流水,五十年光阴,尽显大秦盛世之气象!
嬴政与扶苏归秦,咸阳宫内气象一新。
扶苏手握《科举简录》与手机,夜以继日研读后世科技、法治、科举之法,昔日单纯仁善的性子逐渐蜕变。
他深知父皇的高压酷法虽稳固了秦初统一,却也埋下民心尽失的祸根;然全盘否定秦法,又恐动摇国本。
扶苏在姜饼的教诲下,悟得“仁德与决断并重”之理,开始在法制与人制间寻求平衡。
他上书嬴政,建议改秦法为“宽严相济”:废除连坐、肉刑等酷法,代以罚金、流放,罪罚相当;设“御史台”,专司纠察官吏,民可上诉冤情,直达天听;同时保留秦法赏罚分明的精髓,严惩贪腐与叛乱,确保法度威严。
嬴政阅后大悦,叹道:“扶苏,你总算有了几分决断!此法可行,速推行!”
扶苏亲督廷尉府,修订《秦律》,新法颁布,百姓欢欣,咸阳街头议论:“陛下仁德,公子宽厚,大秦有望长治久安!”
扶苏又依《科举简录》,在咸阳设“太学”,推行科举取士。考试不拘泥于儒学,新增算术、物理、化学等科,广纳百家之长,寒门才俊凭才学入仕。
昔日被功臣勋贵世家把持的朝堂,逐渐涌入新血,韩非的法家、墨子的工艺、稷下的百家争鸣,在太学中交相辉映。
扶苏亲临考场,见寒门士子奋笔疾书,感慨道:“姜先生之法,果真神妙!大秦若得此才俊,何愁不兴?”
扶苏研读手机中的工业革命篇章,深知科技乃国力之本。
他设“工学司”,招募天下巧匠,依《诸天治国简录》中蒸汽机、冶铁之术,试制机械。
姜饼赐予的番薯、玉米种子已在关中推广,亩产增数倍,国库充盈,为工业奠定基础。
扶苏命工学司在咸阳郊外建“火器作坊”,仿制后世火枪、火炮,装备北军;
又试制水力织机,效率远胜手工,布匹产量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