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侯府家风不错,梁明朗和许知春打听到那位侯府小姐模样、性格也好,加上饱读诗书,将来想必与明轩也能谈得来,问了明轩的意思,明轩并不反对,他相信兄嫂肯定会为自己挑个好媳妇。
于是两家便开始议亲。
不料信阳侯夫人出身书香门第,瞧不起梁家,总觉梁明朗许知春两口子出身低贱,运气好才有今日,实则骨子里仍然是粗鄙不堪之人,根本不配娶自己的宝贝女儿。
议亲时她态度轻慢,明嘲暗讽甚是高傲。
侯府小姐受母亲影响,也是一样的态度。见了许知春高傲的昂着头,眼神嫌弃,招呼都不打。
许知春哪儿惯着?当下就同梁明朗商量,直言高攀不起,不了了之。
为这个,信阳侯还怒斥了侯夫人见识短浅,亲自上门试图挽回,被梁明朗和许知春婉拒了。
这一来信阳侯也恼了,觉得梁家人不识抬举。
两年之后,那位侯府小姐便出嫁了。
如今那位侯府小姐已经是孩子娘了。
嗯,她亲生只有一个女儿,另外还有三个庶出子女。侯府给她的嫁妆本就不多不少,还被丈夫偷了去花天酒地,被她发现的时候,几乎已经偷光了。
她回娘家哭诉,可那又能如何呢?
如果没有错过梁家的亲事儿,或许她们母女、信阳侯府还不会有什么感觉,毕竟纳妾、庶出子女、丈夫不上进等等京城里多的是人家都这样的。
可人最怕对比,这一对比,心里气闷得一个个想吐血。
这一生,大概心里都要不自在了。
梁明轩成亲三个月之后,梁明朗自请外放的调令也下来了。
梁明朗带着许知春、以及两人生下的一双儿女,辞别亲人,前往岭南。
这是许知春选中的地方。
梁明轩、卢晓月有卢家人和计应玄陆音照看,已经娶亲的余吉也留在京城,梁明朗和许知春都很放心,京城待的无趣,不如出去走走。
春分不肯留下,要跟着许知春。
岭南大小部落诸多,经济落后,生活贫瘠,时有争斗,动乱不堪,梁明朗夫妻过去,一个镇压一个开发,刚柔并济、双管齐下,总有一天能将那一片儿地方打理得太太平平。
这事儿需要无数银子砸进去,朝廷自然舍不得把钱花在这种地方。但是没有关系,许知春可以自己挣钱。
她的钱可以说花不完、根本花不完,用在此处,功在千秋,何乐而不为?
一家四口绕道先回家祭祖。
这些年许知春虽然不在青山县,但对青山县、尤其是梁家村的投入从来没少,就连隔壁青阳县、长水县都沾了大光。
如今的三县,是有名的土豆、红薯、魔芋、棉花种植地,出产的土豆粉丝、红薯粉条、魔芋丝、棉花源源不断销往各地,因为占了市场先机,打通了销路,即便有竞争者后来加入,也争不过三县。
三县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无不感激慈善夫人。
听说他们回来,梁家村上下更是一片欢腾。
老里正头发已经花白,拉着梁明朗的手笑的合不拢嘴,曾小燕、珠儿小婶、小鹃等见着许知春又哭又笑,无数的话要说一时反而不知道要说什么,只颠三倒四的念着想她、大伙儿都想她。
春分见了爹娘,也是一番欢喜。
许知春、梁明朗祭祖、祭拜父母,摆了三天流水席,三县的县令、县丞都赶了来拜见,秦老爷等本地乡绅富豪们无不上门。
热闹了数天才渐渐得以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