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军并不想在这时候回乡下,还想挣扎一番找机会抢班夺权,掌控农机厂。
只是不等他开口,跟他不太对付的两个农机厂干部就摒弃前嫌,联合将他高高架了起来。
“早就听说建军你是大孝子,这回你娘受了这么大的打击,你可得回去好好安慰安慰。”
“就是就是,回去后别急着回来,农机厂这边没什么大事儿,缺了你也没啥影响,可你老娘就不一样了,老人年纪大了又病着,肯定希望子女能一直陪在身边。”
“对,万一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也别跟我们客气,大家同事一场,能帮我们肯定帮,你就安心回家照顾老人吧。”
这两人一副不将他挤兑回乡下老家就不罢休的架势,可把吴建军给气坏了。
以往这两人有多不对付,他可是知道的。
没想到他吴建军面子这么大,为了对付他,这两人居然联起了手。
别看他们嘴上说的好听,实际上他要是在这个关键时候回乡下老家,等再回来,厂子里怕是就彻底没他的立足之地了。
只是吴宝珠没了,他娘又受不住打击病重,估摸着没多少天好活了,他真要不回去看看,名声就要坏了。
所以哪怕再不乐意,吴建军也只能先回一趟乡下。
只希望他娘别拖累他。
要么早点好起来,要么早点去死,别一直半死不活的拖着。
六岁前一直是奶奶照顾,跟奶奶更亲的吴建军,哪怕后来奶奶不在了,也跟刘三水这个娘亲近不起来。
当然,主要是因为刘三水把对他奶的不满都发泄到了他的身上,不待见他,更偏心自己一手带大的老二。
那时候的吴建军已经懂事,亲娘的不待见和偏心,让他一直牢记在心。
也是因此,在他娘三天两头压榨他,要他下地干活,却不让老二去时,刚满十六岁的他一怒之下报名参军去了。
在部队干了将近二十年,他总共才回过五次家。
就是跟谢晓茹结婚,都是在部队结的。
越久不见,吴建军对亲娘刘三水的感情越是淡薄。
要不是为了安抚刘三水,不让刘三水去部队打扰他,他才不会每月给刘三水那么多养老钱。
现在刘三水病重的不是时候,可不就让吴建军对她更加有意见。
要是刘三水现在就死了,他不止能立马赶回厂里,还能省下不少钱。
一想到等刘三水不在了,自己每个月就不用再掏那么多养老钱了,吴建军对老二老三说的要送亲娘去大医院看病,就不怎么积极。
以前在部队,谢晓茹有工作,还有她娘家那边补贴,哪怕他的津贴大部分寄给战友家属和老娘,对生活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现在谢晓茹没了工作,她娘家也出了事,不仅补贴不了谢晓茹,还要谢晓茹补贴,他这手头就开始紧了。
更别提,他们还有个在边疆劳动改造的大儿子,也时不时要他们寄东西过去。
快要被生活重担压弯腰,工作又进展不顺利的吴建军,自然不想要亲娘这个拖累。
老二老三嘴上说的好听,要送亲娘去大医院治病。
可这两人一个是只进不出的貔貅,一个穷的快要揭不开锅了,到时候掏钱的还不是他?!
于是吴建军也开始哭穷。
反正他是没那么多钱了,要送亲娘去大医院治病不是不行,得他们几个当儿子的把医药费平摊了。
吴建军这话一出,老二吴建设第一个没了声。
他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要养呢,一点都不宽裕。
他是指望老大能把老娘治病的钱一肩担起来,可没想过自己也要分摊。
要他分摊的话,那还是不给老娘治了吧。
反正老娘病得不轻,就算去大医院治,也不一定能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