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醉吟江山 > 第九百零六章 大宋将倾(第1页)

第九百零六章 大宋将倾(第1页)

当雍丘城的城门在吴军的猛烈撞击下终于轰然倒塌,吴军如同潮水般涌入城内,宣告着这座城池的陷落,吴军再下一城,战果斐然。

这一次,俘虏的宋军多达三万多人,而杀敌数量也接近了两万。原本十万的大宋军队,在此地一日之间便折损了五万,这都是开封府驻扎的精锐禁军,如今却遭受了如此重创。

在这场战斗中,连大宋的将领也未能幸免。符彦卿、王政忠等几位将领纷纷主动投降,这一举动为吴军省去了不少后续的麻烦,也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

这两位大将军被亲自押送到了苏宸的面前,他们的身上满是尘土和血迹,面容憔悴,神色黯淡。他们年纪已大,一个已过古稀之年,一个也已年过半百,如今站在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面前,心中难免有些落寞。

他们一生征战,战功赫赫,却在今日沦为阶下囚,被苏宸这一方踩在脚下,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他们心中五味杂陈。

“符彦卿,王政忠!”

苏宸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他认出了这两位将领。虽然从未正式见过面,但在数次对阵中,苏宸通过望远镜早已熟悉了他们的面容。

刚才,有都虞侯前来通报,擒获了宋军的两位大将,并且报上了名字。此刻,他们被带过来,苏宸自然能够轻易辨认。

符彦卿抬起头,目光与苏宸对视。他有些惊讶,眼前的年轻人如此年轻,却剑眉星目,神采奕奕,身着锁子甲,威风凛凛,宛如当年后周皇帝柴荣、年轻时候的赵匡胤,甚至那二人在如此年纪,也未必能取得这般成就。符彦卿心中不禁生出一丝钦佩。

王政忠也在默默地打量着苏宸。他不得不承认,眼前的这位年轻人,无论是气场还是神态,都令人折服。再想到他的才名和传奇经历,王政忠的内心深处也不由得生出几分敬意。

“败军之将符彦卿!”符彦卿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他微微低头,眼神中闪过一丝落寞。

“王政忠!”王政忠的声音同样低沉,他紧握着手中的兵器,仿佛在努力维持着最后的尊严。

“拜见苏元帅!”两位老将军齐声说道,他们的身影在吴军的威压下显得有些单薄,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沦为阶下囚,心中的滋味难以言表。

苏宸缓步走到他们面前,目光如炬,却带着一丝温和。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苏某对两位将军早有耳闻,一生戎马生涯,铁骨铮铮,值得钦佩。今日困于绝境,为体恤麾下上万将士的性命,这才出了内城归降,这是大义所在!两位老将军可以在吴军队中做客,等大事完成,自然会对两位进行启用。”

这番话,如同春风化雨,瞬间驱散了两位老将军心中的阴霾。苏宸不仅没有轻视他们,反而给予了极大的尊重,这让符彦卿和王政忠的心中充满了感激。

男人的世界也是慕强的,否则那么多大臣将军怎么会心甘情愿朝拜皇帝,口中喊着万岁,愿意被权力支配。符彦卿,王政忠此时见高高在上的苏宸,如此礼贤下士,对二人很客气尊敬,不但没有了恨意,反而有点受宠若惊。

苏宸安抚好降将,对一些大宋官兵进行整编,打算使用降军作战,比如攻城战,用去开始的攻城,让大宋禁军彼此消耗一下。

。。。。。。。。。

雍丘城告破的消息,很快传入了汴京城,皇宫内愁云惨淡。

赵光义脸色凝重,有些慌张,刚刚登基做了皇帝三天,朝廷内部的事情还没有处理完,吴军就要打到京城了,大厦将倾的架势,让他多少有些惶恐和绝望。

再这样下去,他不会成为亡国之君吧?

其实大宋在地方还有兵力,甚至西南许多版图都没有被吴军攻击,但是远水难救进火,让各地县邑地方军都赶来开封府应敌,有一些不显示,因为地方军更多是服徭役,在地方参加地方驻军三年当成做徭役,平时事情不多,分厢军、乡兵两种。

厢兵的任务,主要是“专以给役”,厢兵服役范围相当广泛,如修筑城池、制造武器、修路筑桥、造船、运输、治理疏通河道,以及侍候和迎送官员,等等。

由于大批厢兵服役,虽然可以减轻民户的部分夫役负担,但是,因州官利用厢兵供役这个条件,任意占用厢兵从事各种杂役,从而使厢兵数额庞大,耗费大量军费,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加了地方百姓的经济负担。

这种厢兵、乡兵也不用打仗,顶多去剿个匪,抓个强盗,训练不够,是无法跟正规军、边防军、禁军相比的,更别说地方乡勇士卒没有那么多粮草,无法支撑长途跋涉过来作战。

赵德昭、宰执大人赵普,卢多逊、枢密使李崇岳,枢密副使赵昌言,权三司使楚昭辅、赵玭廉,参知政事薛居正,以及六部的窦仪、张昭、吕蒙正等人,都聚集在朝堂之上,焦虑万分。他们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对当前局势的担忧。

“圣上,我们当尽快调各地的厢兵前来开封,拱卫京师!”卢多逊率先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他深知,汴京的安全至关重要,一旦失守,大宋的根基将动摇。

“光靠厢兵来不及,不如调来西北的藩兵!”李崇岳紧随其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的目光坚定,认为西北藩兵的加入能够为汴京提供更强大的防御。

“哪一路赶过来都需要时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议和,争取时间。”赵普沉声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中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如果能割地赔款,让吴军停止进攻,退兵回去是最好。这样我们还有充足时间发展壮大,重新调动兵力,日后再找吴国报仇。”

“吴军下一个目标就是陈留城,朝廷可派使节,到陈留城区议和。”薛居正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方案,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冷静和果断。他认为,通过议和争取时间,是目前最为明智的选择。

朝堂之上,众大臣们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试图为大宋的未来出谋划策,大多数人同意议和,虽然觉得屈辱,但至少比亡国要强。

赵光义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众人,心中充满了沉重的压力。他知道,大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必须相处良策,以保全大宋的江山社稷。

这时候,赵德昭忽然站出班列,拱手道:“臣愿意带队去往陈留城,与吴军议和。”

文武大臣看着赵德昭站出来,都有些意外,一时沉默下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