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5年,镇上的景象并没有多么繁荣,商铺确实比村里更为集中,但基本是国营,仅有极少部分为个人经营,个人经营的审核标准极严。
陈建华和沈玉红蹬着单车来到镇上,镇上虽然不是泥巴路,却也不是水泥路,而是用许多岩石铺成,缝隙是泥土填充,岩石本就不平整,也是颠簸的。
镇上居民也都是在生产大队的组织下进行劳动,争取工分,换取各种票根。
镇上会有少部分不用下地干活,参与农耕的岗位,比如国营店铺的营业员,电影放映员,粮站工作人员,食品站收猪员等等……
不过这些岗位,大部分都是需要关系,走后门才能得到的,某些被称之为铁饭碗,抢手得很,如教师,赤脚医生之流。
陈建华对于这个年代的镇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回忆,内心有点激动,没想到过了几十年,深藏在记忆里的场景,再次出现在眼前。
忍不住仔细打量着镇上的一切。
路上行走的人们,穿着总体而言,要比村里整洁一些,布料也更好一些,颜色还是那么单一,主要以蓝色、灰色、黑色为主。
“你没来过城里?”
沈玉红有些好奇的询问,看到他似乎对这一切充满好奇的样子,像个孩子。
他以为陈建华没见过,殊不知对方是久违……真的久久久违了,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某根心弦。
陈建华笑了笑,用力蹬着自行车,目光扫视路边的房子,主要以砖瓦平房和土坯房为主,整整齐齐。
他的目标很明确,没有下车参观,直奔目的地,最终停在一个砖瓦平房的小院前。
小院门前挂着牌匾——惠民药铺!
将自行车停在门边,取下麻袋,推门进去,里面的砖瓦平房连成一排,呈扇形。
左边是药铺,右边是居民房,地面是石头铺设,还有几株高大的树,枝繁叶茂,树叶遮挡了半个小院子,阴凉不少。
陈建华走向右边,看到三两妇人在捣药,还有五六岁的娃儿在嬉闹,旁边的架子上有不少簸箕,晒着中草药。
整个院子弥漫着中草药的香味。
妇人注意到两人的到来,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抬头看来,询问:
“两位同志,你们要买药吗?药铺在那边。”
妇人指着左边的药铺!
陈建华看着妇人,露出浅浅的笑容,说:
“我是青山村的守山人,采了点山货,想跟庄老板谈谈!”
妇人打量他一会儿,停下手上的活,说:
“跟我来!”
转身,走进里屋,嘴里还嘀咕着:
“刚来一个,又来!”
陈建华好奇的询问:“刚有守山人来过?”
妇人领着两人走进一个房间,里面的陈设很简单,几把长椅,一个木板拼凑起来的木桌:
“人还在呢,也是说采到了山货,也是你们红旗生产大队的,好像是朝头村的……”
“麻子王!”
陈建华脱口而出。
朝头村的守山人便是麻子王,没想到他居然也来这儿了,昨天也进山了?
“嫂子,等我进去看看,如何?”
妇人犹豫片刻,点头,便带他们从另一个门出去,穿过一条走廊,来到另一个房间。
这个房间里坐着五个人,药铺庄老板、朝头村守山人麻子王,另外还有两个身穿军装的中年男人,以及一个穿着中山装的男人。
这两位军人,陈建华认识,不过是上一世见过,目前应该是人武部副部长胡清逸,以及政工科负责人方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