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要从第三人称视角学起,保持前后一致。一个场景,一个视角。
6。就人物驱动型小说或者所谓文学性小说而言,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往往更合适,因为它最适合深入挖掘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冲突。
7。就情节驱动型小说尤其是惊悚小说而言,第三人称叙事是常见的选择,因为它允许作者在不同视角之间从容切换,同时让读者感觉悬念丛生。
以冲突开头
希区柯克说,一个好的故事就是,生活,剔除了平庸无聊的生活。
三幕剧结构,开头部分有一个混乱,而且预示着麻烦即将接踵而至。中间部分应该展现主要的对抗,以及随着故事推进,对抗程度如何逐步升级。最后一幕则随着冲突的节奏展开,在结束冲突之前,对抗程度逐步加强,维系着读者的悬念。
开头
记住下面的规则。
先行动,再解释。背景故事或者展示出现在小说的第一章中时,要使用最小的剂量。
两个方法。给读者呈现一个现实的场景。而不是笼统的梗概。另外,你还需要透过一个人物对话场景把其中的冲突凸显出来。对话场景中至少有两个打着不同算盘的人物,这样一来,场景中自然就具备了潜在的对抗性。
幸福国的黑洞
抒情的诱惑
开头就描写天气不是明智的做法。要敢于拒绝抒情的诱惑,别想以此证明自己高超的写作水平。把握故事情节和读者的需要才是你的第一要务。
语气和视角的模糊
不知道故事的视角在谁身上,要么叙事者的声音不甚清晰。
例子.在夜幕下,树木仿佛是幽灵的骷髅。远方夜鸟的悲鸣似乎给出了麻烦即将到来的信号。谁也不想在树林中受困。但是,当时就是这样的情况。
莉斯扯起毛毯围紧身体,说,这地方吓得我毛骨悚然。
这里的问题是,读者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处于哪个人物的头脑中。偏离了当前热门的视角人物的视野。这就使得故事的开场在读者看来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修改为
莉斯扯起毛毯围紧身体,她说,这地方吓得我毛骨悚然。
树木映衬在夜空下仿佛是幽灵的骷髅。莉斯耳边传来远方夜鸟的悲鸣,似乎预示着麻烦即将到来。她事先显然没预料到会发生受困林中的情况。但是既然到了这步田地,她也只得想办法解决问题了。
开头略作调整之后,我们就进入了人物的思想世界。由于人物才是深深吸引读者的磁石,所以故事一开头就应该有人物现身。
在故事的开头使用广阔的背景,是不是永恒的真理?假如这样的背景符合小说的需要与氛围,当然是可以的。故事开头的时候可以使用全知型视角,然后再掉进某个人物的视角中去。这是一种久经考验的保险策略。不过,时代在前进,你要让读者与人物产生共鸣,而且越早越好。
使用第一人称也可能有此情况,所以开场切不可单调乏味。
在前三十页,每次展示都要简明扼要,篇幅不超过一个段落。避免信息倾销。
7。中间部分要流畅
LOCK四要素。主角、目标、对抗、精彩的结尾
行动与反应。小说两种基本节拍。
目标、障碍、结果
场景的开头有两种设计方法,1。先设定地点,然后开始行动。2。先从中间部分的行动开始,然后按照需要,落实地点的细节。
第一个选项会使节奏放慢。第二个选项则让情节发展得更加迅速。
电影技术
虚构小说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电影。通过运用诸如剪接、特写、慢动作等拍摄技巧,我们满足了当今读者的需求。我们的技术变成了面向画面想象的翻译软件。
场景设置
即使是一个为其他场景做铺垫的场景也可以取得显著效果,前提是作者在其中注入了冲突。永远不要单单为了提供信息而创作一个场景。
在小说中,千万不要让两个人物侃侃而谈。你需要的是冲突。
8。子情节、闪回倒叙和背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