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支仅有两百人的援军。
第132章信关(三)
孟琅告诉孟璋,岳安国手中还有几千士兵,可他却留在江县不愿过来,非要在那堵梦厝河。
孟璋听了,没有发火。他坐在炉火边,沉默地喝着酒。程将军就坐在一边,他是个敦实的汉子,有一张岩石般坚硬的脸。他一听完就愤愤地站起来,大叫道:“他这是违抗王命!”
孟琅说:“我现在就回去,让岳安国赶过来。”
“哪用孟二公子亲自出马,我现在就派人去江县找他们!”程将军说着就要起身,孟璋却说:“这也是条计策。”
两人一愣,便听他继续说:“要是他能堵住梦厝河,信关对长明就没用了。而且,我们也得做好信关失守的准备。”
程将军错愕地问:“那我们就不找他要援军了?”
“要。堵住梦厝河不需要三千士兵,只需要当地的百姓。程将军,你现在就派人去江县,至少得再要来两千人,岳安国要不愿来,你就让他在江县截河,必须把梦厝河堵住,这样长明的探子才会相信我们真要拦河。”孟璋思索了一会,问,“二弟,朝廷没有派出别的军队了吗?”
“没有。”
孟璋失望地说:“看来,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那是一头老虎。希望礼关和智关已经增添了足够的兵力。。。。。。”
孟琅问:“二哥,长明那边到底有多少人?”
“义关的有七千多,仁关的有一千多,算上我们杀死的,加起来应当有一万。”
程将军沉痛地说:“五关的士兵加起来都不到一万。”
孟琅惊讶地问:“怎么会这么少?”
“都跑了。”程将军说,“饭都吃不饱,那些军户当然就跑了。我们又没钱招募新兵,人自然就越来越少了。”
孟琅和孟璋都陷入了沉默,他们都知道那些消失的军饷去了哪里。好一会,孟琅问:“信关现在还有多少人?”
“一千不到。”程将军悲愤地说,“大家满以为朝廷会派来一支大军,现在,只怕。。。。。。”
孟璋说:“告诉他们还有一万人在路上。”
程将军惊讶地叫起来:“一万?”
“一万。”孟璋镇定地说,“而且要宣扬朝廷已经命令棠王、辉王支援礼智二关,但不要声张岳安国带了援军,要让长明太子觉得信关像是要被放弃了,然后他就会重新考量战术,我们可以趁这个机会休养几天,不过他是个聪明的人,这花招耍不了多久。。。。。。”孟璋又陷入了沉思。
程将军说:“能缓几天也好啊,至少能把城墙补好。等天气回暖,城墙里的石头尸体就冻不住了!”他立即出去找传令的人了。
孟琅望着沉思的孟璋,一年不见,他大哥瘦了一圈,颧骨明显地凸起,像两块铁片贴在脸上,那双锐利的眼睛变得沉稳,当他拿那双眼睛看着人,对人说话时,对方不自觉地感到信服。他已经是一个合格的统帅了。
孟琅有些犹豫。他看了看屋外,低声说:“哥,是爹叫我来的,他想议和。。。。。。”
最后几个字他几乎是嗫嚅着说出来的。孟璋猛地抬起眼,盯着他问:“议和?”
“是。”
“我说过,那是一头老虎。”孟璋反复地说,“那是一头老虎,那是一头老虎!他们想跟老虎议和?”他突然站起来,怒气冲冲地在屋子里走了几步,然后对孟琅说:“他们没有一个人把我的话放在心上!长明来势汹汹,别看他们现在只派来了一万人,可他们以后会派来十万人,二十万人的!只要他们发现一万人打不下徐风!”
他气得眉毛都倒竖起来,一双眼睛可怕地闪着利光。他拿眼睛盯住孟琅,后者显露出无措的表情,询问地望着他。
孟璋吐出一口气,斩钉截铁地说:“二弟,父亲的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这些年他为什么要奔走列国、折冲樽俎,就是因为在山南诸国中,我们最弱。只有弱国才需要议和,强国会用刀和剑让别人闭嘴。狐假虎威能撑到几时?我们必须自己变成老虎,这一战就是变成老虎的机会。”
“什么?”孟琅惊讶地问,“我们怎么能变成老虎?”
孟璋唇角浮出一抹得意的微笑,他野心勃勃地说:“你不要以为我在这是光挨打,我这些天一直在派人刺探义关的情况。几天前,探子回来了,而今天,你带来了两百人,我有一个计划。。。。。。”
他走到孟琅身边,俯身低声地说下去。
长明军中近来有些焦躁。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重创了仁关,又轻而易举地打下了义关,却在信关耗了整整一个多月。倘若他们知道长明国内现在正发生内乱,恐怕就要哗变了。守在仁关的薛将军是最先知道这件事的,现在他秘密地来到了义关,于是义关的将军也知道了,太子也知道了。奇怪的是,太子看起来一点都不惊讶。
他让各位将军来他屋中——这里原本是镇守义关的徐风将军的住宅。这位年轻的太子看起来气定神闲,好像压根不担心自己会被从王位扯下来。他请各位将军喝茶,和蔼地说:“我知道诸位都在担心什么,这正是我非要亲自出征的缘由。”
“殿下的意思是,您早就知道大王子他们会发动叛乱?”
在座的诸位都是太子的心腹,于是他直言不讳地说:“我当然知道,但我不能突然杀掉他们,毕竟我不是个暴君。然而,倘若他们在我出征期间发动叛乱,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他们怎么能阻挠我实现先王的遗愿呢?”
众将领恍然大悟:“所以您才一直按兵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