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与其跟他论道德讲人 > 第五章 好风凭借力 商人的借力哲学(第4页)

第五章 好风凭借力 商人的借力哲学(第4页)

孔菲德因此看到了推销员这一领域外更广阔的“天地”。他觉得自己羽翼渐丰,应该冲破现有环境的束缚,到更广阔的天地去闯一闯。

1955年,经公司允许,孔菲德自费去了巴黎,当时欧洲许多国家政府禁止本国公民购买美国的互助基金股票,以免本国资本以这种方式流向美国,看来向欧洲公民推销股票这条路已行不通了。

经过观察,孔菲德发现了欧洲这个禁区中的“新大陆”——美国的侨民市场。

当时的欧洲各国到处都有美国的驻军、外交人员和商人,他们大部分都在此已居留相当长时间,因此,都是携眷前往。他们的薪资都渐渐地进入了欧洲的经济圈子。

这些美侨有很多余钱,他们有很多人都读到关于华尔街空前繁荣的报告,但由于远居异国,又没有一条方便之路,可以让他们将资金投于美国股票市场上。

而今,孔菲德的出现,正好与侨民的愿望不谋而合,真乃是天赐良机。

孔菲德经过广泛游说,卖了很多投资者计划公司的股票,为公司和他本人赢得了巨额利润。

孔菲德赢得了声誉,向他投资的人渐渐增多,他想这足以证明在海外存在着一个广大而富足的市场。当然,这种市场就目前而言,还是潜在的,还需要去开拓。至此,孔菲德野心勃勃。他现在已不再满足于从前的投资者计划公司了。

孔菲德注意到了一家新的公司——垂法斯基金公司。这家公司当时的基金股票销路很好,比投资者计划公司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于是他毅然做出决定,脱离投资者计划公司,加入更有名气的垂法斯公司。

随后,孔菲德写信给垂法斯基金公司,谈论了他发现的欧洲市场情况,并提出了一个快速开发统计报告,要求垂法斯委派他担任欧洲总代理。

这一建议很快送到了垂法斯的高层决策群中,他们反复研究讨论之后,一致认为这项计划对垂法斯的发展非常有利,如果成功就可以扩大经营范围,打开国际市场的局面。于是孔菲德的要求很快就被答应了。

不久,孔菲德成立了自己的销售公司。并给它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投资者海外服务公司(简称IOS)。

开始时他自己一个人推销垂法斯股票,然后他招聘了许多推销员,这种安排是互助基金的标准组织方式,孔菲德可以从每一个推销员的每笔交易中提取1/5的佣金。

随着推销员队伍的继续壮大,孔菲德从佣金提成的收入颇高。他已无需自己亲自去推销了,开始专心于训练新的推销员,健全他的代理机构并开拓更广阔的基金市场。

IOS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到20世纪50年代末,它已拥有100个推销员,他们的足迹踏遍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它的推销员队伍壮大到孔菲德一人难以控制的地步。

于是他就一层层地增设中间机构,原来他的推销员被提升为推销主任,他们就有权拥有自己的推销员并从佣金中提成。

而当推销主任的推销员太多时,他又设立了次一级的中间级机构。自己的地位也上升了一级。就这样,孔菲德也建立了金字塔般的组织,这回他已距离“金字塔”塔尖不远了。

他一层层地从每一个属下身上提取他应得的那部分佣金。到1960年,孔菲德已净赚100万美元,而他自己从未入一分一厘的资金,实际上他不是“一本万利”,而是“无本万利”的空手道高手。

孔菲德手中拥有了雄厚的资本,加之公司声名鹊起,于是,他采取了在互助基金这一行中石破天惊的一步——成立了他自己的互助基金公司。

孔菲德的第一家互助基金名叫国际投资信托公司(简称IIT)。该公司在卢森堡登记注册,其通讯地址和实际经营的总部,依然在瑞士和IOS在一起。

孔菲德的那些熟练而有冲劲的推销员们,能使一般潜在的客户获得一个印象,即IIT是一家以瑞士为基地的殷实可靠的大公司,IIT股票销售的情况就如股市繁荣时的热门股票。12个月以后,该公司已获得其投资者投入的350万美元,基金继续不断地增长,直到最后增长到将近75亿美元。

长期以来,孔菲德对他只能在美国公民中推销的限制,一直感到气恼。

20世纪50年代末期,有几个国家的政府抱怨IOS的推销员(也许并未得到孔菲德的支持),私下违背这个规定,而大批地将垂法斯的股票,通过银行和以货币交换的方式,卖给非美国公民。

孔菲德现在决定要设法使这一限制一国一国地解除。

他去见每一个国家的财政当局,说:“你们现在担心资金流出贵国,对不对?好吧,我告诉你我的做法。我的新基金IIT,将投入一部分资金,购买贵国企业股票。但你们要准许我向贵国人民推销基金股票,作为交换条件。”

他一国接一国地说服了对手。从而一步步地使自己从推销员、推销主任、超级推销员,到了老板的地位,已登上了互助基金的“金字塔”塔尖,他的财源滚滚而来。

接下来,他首先把注意力转向了金融中心——华尔街。

众所周知,华尔街股市一直是誉满全球的,它的许多热门股票都是抢手货,孔菲德只有跻身其间,才能有用武之地。于是,孔菲德和他的助手们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美国的法律,由公众拥有的投资公司只做多层基金的生意,而个人拥有的公司则不受这种限制。这样,如果本公司成立只有一个股东的“基金的基金”公司,这就合乎个人公司的定义,这种私有资金也就可以在美国公开经营而不受干涉。说穿了,他就是在华尔街设立一个公司办事处,这对长期不能在华尔街和美国其他各地立身的国际投资信托公司来说,更是一举两得。

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私人基金成立起来,它们对任何股票都大胆投资,从炙手可热的热门股票到令人望而却步的冷门股票,从房地产投资到北极石油探测,他们都插上一手,从中捞到不少利益。

这样,“基金的基金”已经不仅是一个投资于其他基金的超级基金组织,而更是一个受少数大亨操纵的公司,他们无所顾忌地从事着一连串的投资冒险事业。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默默无闻,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孔菲德脱颖而出,一下子成了美国股票巨星。犹太商人竭力把每一次生意做到位,其要术是一步一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绝不轻易放弃。

6.借力上青天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凡是善于借助别人力量的,均可事半功倍,更快捷的达到目的。犹太人不论是在商界还是在科技界,成功者众多,因为他们普遍都具有善于借助别人之智的本领。

哈默成功的奥秘就是善于“借东风”。他20岁时接管了父亲的一家小医药公司。当时美国禁酒。但有一种药——姜汁酊具有刺激性,是很好的酒替代品。于是,哈默瞅准了这个机会,将原来只有20人的工厂迅速扩充到1500人,全力生产这种产品,仍供不应求。后来他干脆派人到世界各产姜地,将姜全部收购,垄断了姜的来源,使别人无法与之竞争,从而创造了他的第一笔财富。

在1925年,哈默发现前苏联居然不能自制铅笔,完全依赖进口,而一枝铅笔在前苏联的售价是美国的10倍。哈默又看准了这个机会。经过与苏联政府的谈判,以5万美元的保证金,获得了10年生产权。哈默的铅笔厂在以后的10年里是全苏联惟一的铅笔厂。而且他的名字“哈默”印在每一枝铅笔上,成为前苏联家喻户晓的人物。

但是,如果认准了大势,但自身的力量太单薄,或者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就好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学学诸葛亮的“借东风”,借助外在的力量,比如政府的政策、银行的资金、他人的智慧等等来帮助自己赚钱。在这方面,犹太人又是高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