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时光的印记 含胭 > 二 时光印记(第2页)

二 时光印记(第2页)

我们歇息了一阵子,就朝着北峰出发了,步履蹒跚的我们走走歇歇,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华山气象站。一位姓杨的同学说他走不动了,心跳得厉害,他说气象站有他一个同学,他在同学处休息,等我们下山时再会合,我们一行四人的队伍就剩下了三人。我和一位男同学以及他的男同学三个人继续朝着峰顶前进。一个走不动的掉队了,留下的人员便组成了精锐部队,行动起来就更迅速了。我们经过四五个小时的努力,黎明前就到了北峰。北峰是我们爬山到达的第一峰,据说在北峰就可以眺望到其他几座峰,但因为我们是凌晨四五点到达的,四周什么也看不到,黑黢黢的。我们三人稍作休整,得知东峰是看日出的绝佳地方,就打算转往东峰看日出去。

从北峰又走了一个小时左右,清晨五六点,我们就到了东峰。五月的东峰顶上,冷风袭人,山坡上挤满了看日出的人,我们找到了自认为看日出的合适位置,等着日出。这会儿不用爬山了,人站着不动,山风一吹,几分钟浑身就冷透了,只听到上下牙齿直打架,我只好租了件棉袄穿上。可是,天公不作美,这天早上天空阴沉沉的,不见一丝亮光,到了太阳该升起的时候也没有看到一丝光亮。我们感到有些遗憾,没有看到传说中华山喷薄而出的壮丽日出,但这遗憾也只是转瞬而逝,我们很快就按着计划朝着其他几座山峰出发了。

华山五个峰各有各的风格和特点。在这五个峰中,我们最先到达的北峰应该高度最低。东峰是看日出的绝佳地方,我们当时没有看到日出,就通过了陡峭的天梯,来到了与长空栈道齐名的鹞子翻身处,但因为害怕,我没有过去,胆大的男同学去看了看。然后我们就转战到西峰。西峰的山势陡峭,犹如刀劈的一般,山头处有一处岩石很像莲花瓣,因此又叫莲花峰,据说沉香救母的故事就发生在西峰。我们在西峰最具特点的地方,也就是明信片上经常印制宣传的那个经典处取景照了相,每人和西峰合了个影就急匆匆地赶向南峰。南峰在五个峰中海拔最高,最险的长空栈道就在那儿。

可惜,我们也只是神往,站在远处看了看,没敢过去。游览完南峰,我们就朝着中峰走去。印象中,在中峰我们没有看到什么特色的难以忘怀的景致,就匆匆穿过中峰往北峰走去,开始沿着原路下山了。

回想起来,华山这五个峰的美景有的秀美、有的雄美、有的壮美,简直是美不胜收。这无限风光都有记录,却难以道出华山的美,上面段落描述的只是我当时的一点感受。

当五个峰的风光尽收眼底后,我们席地而坐,就着咸菜吃馒头,喝了些水,吹了吹山顶的风,补充了体能。美景抵消了长途跋涉的辛劳,下山就显得容易多了,只记得腿直直的和木棍一样僵硬,一步一步地走在下山的台阶上。我们赶上了夜间回西安的火车,火车摇摇晃晃带着困极了的我们。

后来是如何回到宿舍的,我现在都忘了。但是第二天周一上课时沉重得像灌了铅的双腿,以及我同学在西峰山顶抽的签的内容我倒是记忆犹新。

这个昔日的同学,在去华山时和我还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也不是什么男女朋友。这个同学在华山的西峰抽了一个签,签上写有:喜、喜、喜,春风桃李,天佑贵子,门庭若市。不知这个签的内容当时僧人是如何给他开解的,只记得他从此兴致很高,一路上高兴地跑前跑后给我们三人服务。

华山之行确实也改变了他,他不像以前那样闲散,到处游逛,而是在学校组织一些学生会活动,如成立大学生科技公司、开设洗衣房、举办演讲赛等,对当时比较土气、见识不多的我也是紧追不舍。后来,我们成为夫妻,成立了家庭。

这是我第一次登上了华山,不但饱览了华山的美好风光,而且因此结下了姻缘,还收获了爱情、亲情。

1998年10月1日,我工作的单位在外地的办事处主任回西安开会,会毕,有五六人组织登华山,邀请我去。本欲推辞,但我们的公司大老板让去,不允许我请假,我只好和大家一起前往。这次上华山时,华山北峰已经建好了索道,我们计划坐索道减少徒步的辛苦。我们提前计划好了是一日游,早上去,坐缆车上,游览完五个峰坐缆车下,回西安吃晚饭。

当天,我们早上七点开车从西安出发,车开到华山停车场,转华山内部的摆渡车,然后坐北峰的索道,我们就很顺利地上了北峰。游览完北峰,午饭在山上的一个饭馆随便吃毕,依次游览了东南西峰。适逢假日,游人如织。我们几人好不容易地挤到华山的标志处——海拔2755的石碑前合影留念,然后很快通过中峰就去北峰坐缆车下山。等我们按原来的计划到了北峰后,当时的场景却完全出乎意料。国庆节是个大的节假日,出行的人非常多。等我们到北峰后才发现北峰索道口人山人海,大约有两千到三千人在排队等坐缆车下山,前面的人往前挪动一步,后面的人就跟上一步,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往前移。我们一行人中有年轻力壮的一看这个阵势,便建议徒步下山,走到山下坐车回去,但也有年过五十的,何况大领导不发话,谁也不敢擅自行动。就这样,我们随着人流走一步停一步地在缆车站外足足等了四个小时才坐上了缆车,平时这也就是二十来分钟的行程。这天我们回到西安时已经半夜十二点了,意外打破了我们一起好好吃顿晚饭的原计划。我们又饿又累,开车转了好几个街道,才找到了一家臊子面馆,他们正在打扫卫生,还没有打烊,我们的司机就进去央求人家给煮碗面,面煮好了我们都急急忙忙划拉了一碗臊子面,就回家休息了。这次上华山,看了美景,但心情没有第一次去时激动,也没有第一次去时那么辛苦。

从此后全国放假时不去景区游玩就成了我的经验,避免“人看人”。和同事出游,尤其与领导出游,有别于和同学家人游玩的感觉,人要时时端着,身心没那么放松,只有眼睛和嘴巴享受了一番,这也是这次去华山的唯一收获。

第三次上华山,准确地说不能叫游览,但因为确实上了西峰之巅,可以说也是上了一次华山。

2018年春夏之交,我八十岁的老父亲突然脑梗,经过医院的活血、针灸等多方案治疗,虽然有所好转,但身体状态却远远不如以前。某天闲聊,我问他想去附近哪儿转转。没想到老父亲说其他地方都去过了,去华山看看吧。天哪,脑梗刚有些好转、动不动半边手脚还不听指挥的八十岁老父亲想上华山!年轻人上华山都要思量半天,何况他呢!我听后不知如何回答了,就不再吱声。没想到,过了几天,老父亲又提起此事,我就想着该如何让年迈的父亲上山去,不行去山下转转也好吧。

一个周末,我叫了个侄子,开车带着父母去华山。华山脚下广告牌林立,有个单立柱广告牌上醒目地告诉我:投资十二亿可以观览西峰雄奇全景的西峰索道开通了。年轻的侄子怂恿我们坐西峰索道上山,说没有坐过,又是新的,可以尝试一下。我们就驱车来到了专门为西峰索道开设的西峰下的游客中心,停车、买票、排队,终于坐上了缆车。这个号称世界第一的索道,刚坐上和其他索道没有什么不同,缆车运行到中间时,除了两边美轮美奂的景致让人目不暇接外,长长的索道在空中颤悠悠地运行十分惊险,两边是层峦叠嶂、奇峰云海,脚下是树木葱茏,离地近处有十几米,离地远处有四五十米,往下看不由得让人胆战心惊。我的父亲就和小孩子一样看看这儿看看那儿,不时地喊叫我们一起看;我的母亲却吓得直哆嗦,甚至闭眼不敢看;我是缆车厢中的中流砥柱,虽然心里也害怕,但强忍着坚持着乐呵呵地观景、照相。缆车停靠到了西峰,走出站房,往西峰顶上走了几步,到了一个平台上,母亲就死活不肯上山了,搀扶着也不愿意去。以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观赏到的西峰美景就在眼前,只二百个台阶而已,可是,母亲不愿意再上这个台阶一步了。把她一个人留在平台上于心不忍,这时,侄子说,我背吧。就这样我搀扶着父亲,侄子背着母亲踏着二百多个台阶,引来无数旅客的目光,最后上了西峰。到了西峰就拍照留念,歇息十余分钟后我们就坐缆车下了山。下山时坐缆车的感觉比上山时平稳了一些,也快了些,也许这是有了上山漫长惊险过程的铺垫吧。我们原路开车返回了家。父母亲在回西安的路上没有了坐缆车时的紧张,全是见识新鲜事物后的新奇,在车上一直感叹华山的险峻以及人的伟大。

他们说现在人真是厉害,可以造个机器穿山越岭,把人送到神仙住的地方,真是叹为观止。

三次上华山,随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出行方式,所以就有了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景致,在我心中都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医院陪护见闻

2017年3月,我爱人因肺炎住院治疗,我在医院陪护了几天,期间经历了医院床位紧张、优质医疗资源少的情况,医护人员工作辛苦、责任大,病人和家属也在各种检查中忍受着煎熬,身心俱疲,这些有住院经历的人都有体会,但医院陪护中碰到的事却让我记忆犹新,心中如打翻了五味瓶,时时有写下来的冲动。

在医院陪护病人,最主要的就是陪同病人做各种检查,然后给病人买适合吃的饭菜,监护病人打吊瓶,其余时间就是陪病人聊天。一天下午,我正低头玩着手机,病房的门打开了。有一位身体敦实、看起来很精明的四十多岁的男子在别人簇拥下进了病房,他一边和随行的人谈笑风生,一边和病房的病人家属打着招呼,乍一看还以为是陪护人员,但当他躺在病床上,督促随行的人离开时,才知道他是住院的病人。

他年纪轻轻、身体健壮,怎么也要住院?看着我们疑惑的样子,随行的人说他病了,肺上有些炎症。他大声笑着说,没有什么,你们都回去,我一个人行。等随行的都走后,他拉开被子,静静地躺在床上。一连几天都是这样,陪护的人来了,他就像没事儿人一样大声说笑,说他如何当兵、如何回乡、如何娶妻生子、现在又如何病了。可是,当他家人走后,他就静静地躺在床上不说话了。

几天以后,大家都混熟了。问他,只看见你兄妹几人,你的妻儿呢?他大大咧咧地说,和妻子离婚了,儿子上大学,周末才能过来陪他。他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最让人心痛和震惊的是他接着很平静地说,我知道我是肺癌晚期,天天晚上都吐血,顶多再活一年半载的,可是我兄妹都瞒着我,不让我知道。为了不让他们难受,我也装着不知道,瞒着他们。他说得自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做作。我突然有点儿想哭,这个人不简单,他内心需要多么的强大,才能将爱、快乐展示给自己的亲人,将痛苦留给自己。

周末看见他在楼道里一丝不苟地给陪床的儿子在简易钢丝床上铺毛毯、装枕头,开心地和探望他的兄弟姐妹拉家常,我心中充满了敬佩和尊重,真心地希望他能少一些痛苦,幸福愉快地活着。

童言

儿童说话往往天真无忌,由于受词汇和经历所限,经常词不达意,有时甚至会弄出幽默笑话来,令人捧腹不止。

儿子三四岁时,我看他那细小的胳膊,便说不好好吃饭,胳膊上一点肌肉都没有。儿子一听急了,说鸡身上长鸡肉,我身上咋会有鸡肉?哭哭闹闹非说我欺负他,直到我将“鸡”和“肌”解释清楚了才肯罢休。还有一次他听说班上一个小朋友的爸爸去了珠海,回来担心地问我,人去了珠海能回来吗。我不知何意,便问他咋不能回来。他说,珠海的“猪”像海那样深那样多,不把同学的爸爸给吃了。

“珠”“猪”不分,“猪”也有海,想象力够丰富的,儿子把我们都逗乐了。

儿子上一年级后,学会了不少字,可同音不同义的字还是分辨不清楚,常常闹笑话。记得有一次单元测验,让用“是……个”造句,儿子工工整整地造了一句:我爸是一个公人。就因这一句,本来可以考一百分的卷子考了九十八分。卷子拿回家后,他爸爸一看,笑得直不起腰来,连连说是“公人”不是“母人”。儿子不但对字常常别解误用,对歌词也一样能理解得与众不同。前几天,电视里播放了一首歌,里边的一句歌词是“朋友多了路好走”。儿子跟着学唱,唱着唱着便突然停下来笑了,说,傻瓜,朋友多了路还好走,那你推我我挤你的,能走动吗?一脸的天真和单纯。

我说,那是指人生之路,朋友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不是指具体的道路。儿子便问,人生是啥?人生还有路?一股打破砂锅问到底、弄不明白不罢休的劲头。

童言有趣,但也有让人下不了台的时候。有一次,儿子放学回来,满脸的抓痕,足足有五六道。我一看就生气,便问咋搞的。他说课间做操的时候做踢腿运动,他不小心踢了前边同学一脚,那同学就回头抓了他的脸。我便说,下一次谁再抓你脸,你也打他,别傻站着。结果下午一上学儿子就去打了人家一个耳光,老师问他为什么打架。儿子理直气壮地说,是我妈让我打的。我一下子成了“教唆犯”,再见到老师时,免不了被一顿教育。还有一次,我一个同学晚上来访,坐到10点多钟还没离开。儿子想睡觉,让我们吵得又睡不着,就跑到我同学跟前认真地说,阿姨,你还不走吗?我困了。我同学说,你困了就去睡觉吧。儿子接着说,你们说话的声音太大,吵得我睡不着。我同学只好告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