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场只录了八十名,占全部考生的三分之一,大半人已被淘汰。
党迅感到侥幸,简直出乎他的预料。
丰先生告诫大家:“我们虽然考得不错,但千万不可自满,这才只是个起步。即使第三场也能通过,还连童生的头衔都不是,更不用说秀才了。第三场可能难,吃过晚饭,赶快再看一遍书。”
第三场考经义。所谓经义,就是将儒家经典中的某一句摘出来作为题目,让考生作文。这是最关键的一场,若用八股文的格式写成,便可赢得考官的青睐。
这次考题出自《中庸》一书,是圣人的一句话:“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党进对这句话理解得很深,一句话,便破了题:“君子事事适之,小人极之。”下文由此展开。
由于本场的文章要精打细磨,党进要充分地利用本场的时间,不敲下场的大锣不交卷。他起草后,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念了一遍又一遍,感到十分满意了才正式誊写,直到最后一刻,才让监考官把卷子收走。
他大摇大摆地走出龙门,想等兄弟们都出来了,再一块儿回家。
只见党迅没精打采地走了出来,他脸色苍白,精神不振,一看就知道考砸了。党进便走上前去,拉着他的手说:“大哥,不管考得怎么样,今天总算放鸟出笼了。咱们什么都别想,回家好好歇一天。唉,不过是个小小的县试,就是中了也没啥用。”他把宽心话说了一大堆。
党进见六个人都到齐了,便放开嗓门喊道:“开笼放鸟了!开笼放鸟了!”大家手牵手,肩并肩,说说笑笑地离开考场,向店铺走去。
他们各自说着今天答卷的情况,除党迅有点儿郁闷外,大家都还情绪高涨,没有丝毫困意。
众人好像万事大吉了,有的说想到华岳庙逛一逛,有的说要到华山玉泉院玩一玩,只有党进说了“不”。他说:“不要把弦放得太松了,县试还不一定能通过,就是过了,连个童生都不是,一点儿功名都没有。过了同州的府试,才叫童生。紧接着还有院试,哪有心思闲逛!”党迅不乐了,说道:“后天就放榜,看完榜再回去,歇一下吧。”铁蛋却说:“你们玩去吧,我明早步行回家。”大家意见不一。
还是丰先生一锤定音,说道:“明天一律回去,赶紧准备府试,离府试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转眼就到,不要在此浪费贵如黄金的光阴。”
大家都默然了。
去县城的时间虽不算长,但匡茜却觉得度日如年,她的宝贝儿子党进长这么大还从未离开过她,这回一去就是十余天,真是令她挂念。
她知道考试已经结束,儿子今天就要回来,一大早就呆呆地坐在城门前的沟沿上,等着儿子的归来。
忽听山间人声嚷嚷,定睛一看,果然是应试的人马回来了。她站起身来,大声向城内喊去:“回来了!回来了!”
其实大家都牵挂着他们,都能意识到是谁回来了,便纷纷出城迎接。
党进跑得最欢,走在最前面,匡茜也迫不及待地跑过去,一把拉住儿子的手,看着他甜美的笑脸,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真想亲上一口。
老太爷听说孩子们考得还顺畅,高兴万分,吩咐灶间准备两桌酒菜,为大家接风洗尘。
甘璐听说儿子前两场都通过了县试,简直是喜出望外。即使第三场没有录上,以后还有希望。
党进估计自己一定能中,稳坐书房等消息。党迅估计自己中不了,很怕消息来到丢了面子。铁蛋也睡不着,坐不住,每个时辰都要到沟边望一望,因为他没有得中的把握,但心中还有一大半的希望,也知道今天一定会有人来报。
过了几天,店掌柜派一个店员送来了考试的结果。
不出所料,除党迅一人未中外,包括铁蛋在内的其他五人都中了,党进还名列第一,是个响当当的县案首。
据报信人说,华阴本次只录了二十名,还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但只占了考生的不到十分之一。
对于丰先生来说,这已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全县考中的二十个人中,他们这一行人就占了五个,特别是党进还戴上了县案首的桂冠。
山庄内一片欢腾,孩子们高兴得跟什么似的,真想把恩师捧上天。
党迅虽然县试落了榜,但他早有思想准备,再则,他根本没有把功名当回事,认为吃穿不愁,何必下苦求功名。
甘璐此时也没有生气,对儿子说:“娃呀,你这么聪明,咱祖坟又有好风水,你不要灰心丧气,再鼓一把劲儿,下次的县试一定能中。他小进能过,你又不比他笨多少,为啥就不能中个童生秀才什么的?听话,给咱争口气!”党迅听得有些烦,甩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