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漫泉寺简介 > 前言(第1页)

前言(第1页)

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喜爱文字。上学的时候,作文写得就比较好;上班之后,所从事的工作也一直与文字脱不了关系。即便是以后岗位发生了多次变化,但是,我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许多文件和材料都是自己动手起草。再有点空闲,就坚持写点日记和博客之类的,生怕手中的笔生了锈,更重要的是担心丢掉了赖以生存的饭碗。

我天生喜爱文字,也比较容易被文字所打动。过去,我喜欢阅读文学作品,比如小说、散文、评论等,基本上是长年的精神食粮,常常也会被作品中一些生动的故事、出乎意料的情节和优美的语言所打动和陶醉。当然了,在阅读别人作品的时候,我也经常动笔记录一下自己头脑中迸发出的感悟生活的些许火花,赞美一下充满活力的生活,鞭挞一下现实中的阴暗面。

偶尔,我也会将一些随笔投给企业的内部报刊,大多数情况下会被采用。多年下来,我手头也积攒了不少企业内部报刊刊登过的“豆腐块”,闲暇之余,翻阅一下,人生的一些经历便浮现眼前,过去的日子历历在目,私下感觉还有点味道。

长期以来,我把著书立说看得非常神圣。总认为,能够著书立说者,基本上都是人群中的专家教授,或者睿智之人、圣贤之人,他们往往都能站在中国社会不同时期和阶段的学术及道德制高点上。远的不说,我初中时候的语文老师权佳果,后来考取了渭南师范学院和北京师范学院,并长期在渭南师范学院任教,担任哲学课程的授课任务。他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矢志追求,专攻哲学,先后已经出版五六部著作专辑。我的这位老师基本上把人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在了学术研究和追求真理的征途上,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些知情人的话讲,这位老师是位“奇人”。权老师思想的高度和深度,令人敬仰和赞叹,像他这样的“奇人”才有底蕴和资本去著书立说,他的研究和思考成果终归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现代社会的传媒比过去发达多了,媒体的形式也更加多样。特别是电脑、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之后,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文字之类的东西就更容易传播到大众之中。过去创作一篇文章,要呈现给广大读者,要么是通过报纸杂志发表,要么是通过电视、广播播放,前提是要经过严格审查,一家之言要成为媒体“声音”的门槛很高,普通人基本上无法做到。现代社会,传媒发达了、便捷了,言论也相对更加自由,不管什么人,只要不反党、不反社会主义、不反祖国,想说什么事、想表达什么感情,基本上不受太大的限制,网络上的博客、播客和微信都是传播言论非常重要的载体和平台。一句话,个人表达情绪、思想和认识的平台更多了,相对也容易了,著书立说似乎也更加平民化、大众化。

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走一遭,最终能够给社会留点什么,给家庭留点什么,应该是每个人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初中的时候,刚进校门就安排一门课程叫“青少年修养”,开篇讨论的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主要是围绕人生价值体现在奉献还是索取上来展开的。人生到底是奉献,还是索取,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但是,中国传统士大夫所追求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想却依然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一个人的价值怎么体现,归根结底,要看一个人对社会做了多大的贡献,而不是看他从这个社会上获得了多少、拥有了多少财富。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首富荣德生先生说:“人生必有死,两手空空而去。钱财有何意义,传之子孙,也没有听说可以几代不败的。”

至此,人生因何而来、如何而去,这辈子能给社会留下点什么,就成了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最重要指标。

多年来,由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业余时间写了点文字,部分还在企业报刊刊登发表。尽管不是什么金玉良言,抑或什么高深理论,但总是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爱的真实感受和情怀。适逢这么一个言论较为自由的开明盛世,遂从百余万文字中选出若干,分为“四季流香”“岁月溢彩”“乡土陈韵”“世事心悟”“亲情绵长”“人间百味”六个部分,结集成册,既留下人生的心路历程,又为挞丑颂美、抑恶扬善、怀古咏今奉献点滴之力。这也是我长期以来的心愿,但愿不会贻笑大方。

我出生在蒲城的卤阳湖北岸,童年、少年就在那里无忧无虑地度过。

小村附近有一条干涸的沟壑,名曰漫泉河。但河中却分明没有水,只是在夏秋涝季,沟底才会积聚少许雨水。这条河原本是上游沟底涌出的潺潺泉水流经而成,只是在20世纪70年代使用机井抽水之后,泉水才慢慢消失,致使小河断流,成了干沟。小河的涨枯必定会引起周围生态的变化,我以为这些变化比较契合我思绪跌宕起伏的旋律和节奏,便决定以《漫泉咏叹》命名这本小册子,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因之于对文字的喜爱,也便收获了这本小册子,也可算作农人的一季收成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